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注一张俯瞰老北京东便门内外的老照片

(2022-03-24 11:31:35)
标签:

老北京

北京老照片

东便门

北京东南角楼

分类: 旧影说京【析】

加注一张俯瞰老北京东便门内外的老照片

这是一张1902-1904年之间、在老北京内城东南角楼西侧俯瞰东便门外的远眺广角照片(图1)。照片中景物略显上翘弧状。机位在内城的东南角楼城基台上一座废弃的“堆拨值房”侧边。取景东北方向。

加注一张俯瞰老北京东便门内外的老照片
加注一张俯瞰老北京东便门内外的老照片

因我对老北京城东便门水系情有独钟,加之这个角度拍摄东便门的照片不多,这里作点介绍,并在图中加注。可参考对照相关位置的地图(图2)。

加注一张俯瞰老北京东便门内外的老照片

图中景物自西向东:

内城东城墙,可见城墙内侧(西)一段相对整齐的“女墙”。如果照片拍摄于1915年,在修复完好女墙的西侧可见京师环城铁路隔音墙

城头上有人在杂草踩出的小道,这是内城的东城墙,向北是观象台和朝阳门。由于被八瞪眼碉楼遮挡,图中不见。

城头小道有向东的叉道,从倒塌的砖堆上登上“八瞪眼碉楼”,到达东便门西城墙,由东便门内侧西的登城磴道下城墙,或向北出城门,或向南进入外城内。

“八瞪眼碉楼”为内、外城城墙结合部的过渡性建筑。因正面墙面辟有两排、每排四孔盲窗,类似北京西郊的一些“碉楼”,俗称“八瞪眼碉楼”,原“歇山顶”在1900年时被八国联军日军炮火炸塌。图中可见碉楼为“实心”,属于“风水防护”设置。因碉楼与内城东城墙的“马面”部分融合,有高低分别,远看遗存墙体有高低差,容易产生“空心碉楼”的错觉。

碉楼的东边为老北京外城城墙北边城墙中的“东便门东、西城墙”。这段城墙的“内侧”(外城内)“女墙”完整,可见女墙墙根外侧、等距离引出的“鹤嘴排水口”。城墙“外侧”可见齿状“雉堞”。

沿城墙向东为“东便门”:可见城楼(南)、瓮城和箭楼(北)。

在城墙离城门不远的下方,城墙根处是“东便门西进水口”,城墙外口设“进水水闸”;主要引进由内城东护城河的水,保证内城南护城河的水量。南护城河多余的水,向东经“喜凤桥”(东便门内进入外城要道上的主要桥)向东离桥不远,折向北,水向北,由“东便门东出水口”,过城压涵洞,和城墙外侧(北)的城压桥桥洞流出,汇入通惠河。“东便门东出水口”位于照片中“墙根大树”的位置,城压桥在外城东北角楼迤西第一马面的西侧。

东便门西进水口向东可见登东便门城楼“登城磴道”,照片中磴道在城门口的西侧。在《乾隆京城全图》中,东便门登城磴道却在东边,与西便门磴道“互为镜像”。

城门东边的城墙向东,过两处“墩台”,后的城角拐弯处,原有“外城东北角楼”,图中无存,隐约可见城角内侧“登城马道”的大斜坡道。

东便门城楼内城的城门口的守备值房,已经废弃,有的可能已成商铺。

东便门外的“大通桥”是大运河北京段通惠河的起点:大通桥为三孔石拱桥,四座桥墩的东侧设“桥边闸”,控制大桥两侧的水位,桥无存。原桥北端西北的大槐树遗存至今(匝道边)。

照片右侧带木立柱白灰墙肯定不是用全砖砌成厚实外墙的“内城东南角楼”。只在1900-1904年的照片中,在那个机位位置可见到一处类似“堆拨值房”的建筑。由此“建筑”确定了该照片拍摄时间:1904年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