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1880年-1884年)老照片14】东交民巷亨达利洋货铺
标签:
亨达利亨得利谢满禄东交民巷法国邮局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1880年-1884年)老照片14】
东交民巷亨达利洋货铺
亨得利在中国也算是“老招牌”了。
今天任何曾生活在城市里的,或去过大城市的老年人,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都有这个“卖洋表”的店。
这些年“亨得利”又被人利用起来,并且做大,几乎要想一统“名表”天下。
这时另一家“亨达利”可不干了,打起“侵权”的官司。
结果握手言和,各座半壁江山。
“两亨之争”源于民国初年的上海南京路。
亨得利的老板原在清末1874年于宁波开了一家“二妙春钟表店”。后来更名为“亨得利”,取旧时吉祥利市“万事亨通,大得其利”,并迁至上海专做“洋钟表”。后生意做大,把“总店”开在了上海南京路。
亨达利是1864年法国人“霍普兄弟公司”在上海的洋行中文名,专营洋货日用品。后经几次转手,民国初年转到国人虞芗山和孙梅堂手中,并专营钟表眼镜,在孙梅堂管理下,“亨达利”在全国开分店数十家。亨达利号称远东第一。
于是“两亨竞争”争到了上海南京路上:亨达利开在河南路口,亨得利开在广西路口,两店相距不足千米。两店在竞争中各有特色,各具春秋,打下各自的江山,创立了两个“品牌”。
这么看来“亨得利”是地道的“国产品牌”,连名字都是“中国味”。
而“亨达利”取名源自何处,好意者多喜欢从“中文取名”的“亨通、发达、盈利”去附会了。
从历史看创办于1864年“亨达利”要早于1874年创名的“亨得利”。
在1880年-1884年期间拍摄的照片中,谢满禄有一张相页标注为:(中文)东交民巷亨达利洋货铺。相页右上角法文注释:内城 江米巷 旅店 法国公使馆。(图1)
图1 东交民巷亨达利洋货铺
很显然图中的“亨达利洋货铺”位于东交民巷路北法国公使馆的西边,即今天“法国邮局旧址”。
1900年之前,法国邮局的前身曾是“北京旅店”(HÔTEL DE PÉKIN) (注一),这家旅店早期为“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或 “答礼优洋行”(Taillieu & Co)(注二),后转手给“Chamot 夫妇”,更名为“沙摩旅店”
“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存在的最早时间目前有资料可查的为1880年
法国人在写“HÔTEL”的时候喜欢缩写为字母“H”,这个字母常被认作洋人名“Henrie”(亨利)的缩写。而法语“TALLIEU”中的“IEU”不知道如何发音,最简单的方法“省略不记”,于是读成“TALLI”,记写“达利”, 一个“亨达利”的洋行名字就这样出现了。法国公使馆的“汉语文书”对这家只有“一墙之隔”“时髦之地”的名字不会记错的。
由此可以推定“亨达利”的名字在1880年的北京已经出现。
在周培春1865年绘制的《北京地里全图》中的这个位置已经出现“衡德利”的字样,这个名字和“亨达利”音近。在当时的条件下绘图者按音注写出不同的字是可能的(图02)。
图2《北京地里全图》(1865年)周培春绘
如果这样算“亨达利”名字出现的日期可能在1865年之前。
这个时间和1864年法国“霍普兄弟公司”在上海创建的“亨达利”就非常近了。
东交民巷亨达利洋货铺经营的“洋货”和上海专营洋货日用品的亨达利几乎相同。
再见“东交民巷亨达利洋货铺”
注一: 《北京东交民巷“法国邮局”建筑历史的纠误和补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5b4f80102xtr1.html
注二: 《北京东交民巷“法国邮局”的原址曾是一家“货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5b4f80102zaio.html
附: “亨得利”和“亨达利”老资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