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交民巷“法国邮局”的原址曾是一家“货栈”

标签:
东交民巷法国邮局tallieu&co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北京东交民巷“法国邮局”的原址曾是一家“货栈”
我在《北京东交民巷“法国邮局”建筑历史的纠误和补充》博文中(因本文涉及到这篇的内容,有兴趣可点击标题先读),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得出推断:法国邮局(POSTE
FRANÇAISE)(图01)←北京旅店(沙摩旅店
Hôtel
Chamot
图01 法国邮局(图左) (1901年)
图02 北京旅店(Hôtel de Pékin)又称 ”沙摩旅店 “(Hôtel Chamoth)(1900年)
图03 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189?年)
图04 可能的 “福阿尔旅店”(Hôtel Vrard) (1879 摄 )
从建筑外形变化看,“法国邮局”基本延用沙摩旅店的建筑,如大门门额凸图装饰和门面顶檐上方的齿形装饰。
这些“门面式”装饰是在Chamot 夫妇接手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时添加的。临街建筑的结构并没有变动:在“答礼优旅店”存在期间,大门两侧对称建筑的上方屋顶为“西式四坡五脊式”,这两个“西式四坡五脊式”屋顶直到庚子之乱后改成“法国邮局”时还继续使用。(图05)
图05 1900年庚子之乱后的东交民航拍图。 图左下方白圆圈内为“法国邮局”
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存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它的前身是福阿尔旅店(Hôtel Vrard)。
福阿尔旅店何时建?何时易手?目前无资料记载。不过可以肯定:在目前看到的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的老照片中,“门脸”已从“中式”(卷棚硬山勾连搭)(图06)变成“西式”,沿街建筑的屋顶由两个“西式四坡五脊式”屋顶组成。在1879年的老照片中,该位置还是“中式建筑”。
图06
1890s
根据资料综合分析:可以肯定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1895年时还存在, 易手的时间也许会再稍晚一点;答礼优旅店起码在1880年已经出现,接手的时间也许更早。也有可能:答礼优旅店在接手“中式建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如果以最保守的估计,答礼优旅店曾在东交民巷存在十五年之久,即: 1880年-1895年。或许上下微小延伸。
在曾参与1885年《中法天津条约》的法国军人布依耐中校(Lieutenant-Colonel
Bouinais) 的回忆录《从河内到北京》(“De
Hanoï
à
从其它的回忆录的零星记载看,当时欧洲已出现中国热,国内也时髦“洋玩意”。一些人就“从事倒卖”活动。毕竟是“非法贸易”为“上流社会”不齿,这些活动多在“客栈”内进行。“洋倒”因怕误入“黑店”,自己人开的“货栈”应时而生。
1861年法国在北京筹建“公使馆”时,清廷提出的“建馆草图”(我曾对这张草图作了中文注释)。“法国邮局”的位置应在“草图”内。后来经过陆陆续续的修建,这块地皮就成了“旅店”。尽管在公使馆内设有“Pavillon des étrangers”( 外宾馆。用于接待外来人员的招待所), 但是除了来华的“旅行者”下榻“Hôtel Tallieu”,一些法国政府官员来京短暂公务出差的并不住在“公使馆内”,而是住在Hôtel Tallieu。根据法国军人布依耐中校的回忆录:旅店中有“包房常客”。
如果早期的福阿尔旅店(Hôtel Vrard)纯粹是“民间的商贸客栈”,到了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期间,可能多多少少带点“半官方性质”(否则不会让“官员”入住)。从“民间”作到“半官方”,后台硬了,生意就会做大,业务范围就会扩大。
Hôtel Tallieu 真的只是一家“旅店”吗?
我曾查到一张 “Peking Tallieu & Co”1896年8月寄往“德国Strassburg”的邮件 (图07)
图07-1 北京 “Tallieu & Co” 寄往 “Straussburg 的邮件
图07-2拍卖商家对该信件的介绍(注意红线部分)
北京的“Tallieu & Co”在哪里?
终于,我无意中在一张“Hôtel Tallieu”的老照片(图08 - 1)中,发现门楣上挂的招牌竟是“Tallieu & Co”(图08-2)。
于是,我大胆推想:这座“建筑”不仅是“Hôtel Tallieu” (旅店),而且还是“Taillieu & Co”
(贸易洋行)。
图08-1
随着史料的被发现,我们或许会知晓答礼优旅店(Hôtel
Tall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