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东交民巷意大利兵营的铜狮摆放的位置

标签:
老北京东交民巷意大利公使馆铜狮北海阐福寺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探讨】东交民巷意大利兵营的铜狮摆放的位置
(2017年8月11日 发布在老北京网论坛)
关于东交民巷意大利公使馆内的铜狮子,论坛内已有多次讨论,但有些细节常常被忽略。
图1是大家熟悉的图,法国武官拉里贝也有一张图1铜狮的特写(图2)。这只雄铜狮从意大利兵营北门搬入兵营内,在没有放在公使馆大楼前就是放在图1的位置。
图1的铜狮到底在意大利兵营内的什么位置,未见有人介绍。我认为在图3的红点位置:铜狮位于四座营房的最西侧山墙,雄狮位于南栋,雌狮位于北栋。图1兵营墙面上有藤蔓植物,此墙面应朝南。而四座营房的东侧有一座南北走向的“食堂”,之间空间太小,很难拍出图1照片的效果。尽管在图3中营房西侧标有池塘,其实早已不存在,而是一个小操场。鉴于以上因素作此推断。
在图3中标有“公使馆”的西边有一个对着“御河”的门。这个门未见过近照。附一张远景模糊轮廓照。(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zhaohq01 (2017年8月12日跟帖)
【附几张】: v4 x) z9 u( L2 T8 c3 g$
s
疑似“枫影斜渡”先生提到的“公使馆”的西边有一个对着“御河”的门。
729.意公使馆兵营西门
截图:
731.意公使馆兵营西门?
(西向东拍摄)
732.意公使馆兵营西门?
(西向东拍摄)2
由东向西俯拍意国公使馆兵营。机位在教堂钟楼?(我不确定)
717.鸟瞰意国公使馆 722.俯拍意国公使馆兵营 枫影斜渡 2017年8月12日10:00 回复:zhaohq01 发表于 2017-8-12 05:45 的跟帖 谢谢先生提供的意大利西门的多张照片终于解惑。其中有几张以前见过,因为这两座门的两侧门柱石的结构相似,
以为是“北门”某个时期的外貌,怀疑的因素是: 1.
门前有一个坡道。关于坡道,法国工兵有文记载,大意是北京街巷主道高于院内,为使外水不流入院内,一般筑高门槛,门前有流水沟,如何处置流水沟上的通道比较费事,外国人不喜欢用“门槛”。为便于马车进出多用坡道,或专辟马车门。有的改用木桥,如德国公使馆门前。这座西门前有坡道(以前未见过全景)以为是围墙的流水沟,今看到坡道的全景。二。门内有多门缴获的“中式火炮”。炮口是朝西,我曾看到过有关大炮炮口方向的记载,意大利人相信中国的“迷信”,在“食堂”东边未建起“小教堂”之前,炮口都是对着“堂子”方向。 图3 -1 图3 -2 图3
-3
2017年8月13日10:50 的发现附在下面。 8 A6 P9 @9 y/ e; r0 P |
北平心
其实,意大利兵的西北角堡内侧的照片和西门的照片我在以前发过,可能是时间太久的缘故,您没有注意到。
那个帖子是《
猜猜这张图是哪儿拍的?》
http://bbs.obj.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7198- 现在,再贴出一张新图,此图即出现了角堡,也出现了铜狮子,该图一目了然,证实了您对于铜狮子位置的判断。& A.
铜狮子这一次估计是从意大利兵营北门,基本搬回了我在另一个帖子《猜猜这张图是哪里?》http://bbs.obj.cc/thread-109649-1-1.html
老堂子西门与意大利兵营北门基本在同一位置,所以老照片中出现的铜狮,在前两次也同样位置变化不大,只是朝向发生了变化,由朝向西改为朝向北。再后照片中的这一对铜狮移到了1楼和7楼图中的位置,仍变成朝向西。O'
6 i! z; w8 C7
枫影斜渡
感谢“气定神闲”(北平心)在七楼提供的信息网址。 您上传的《猜猜这张图是哪里?》我没见过(我并不定期上论坛),很遗憾。
先生提供的照片提供了意大利兵营内的准确信息,特别是在7楼上传的照片(图701)。我依据“猜图”中的照片(“猜图”中的照片要晚于图701。在“猜图”中进角堡的券门外增加一道与“仓库”北山墙相接的墙)。归纳如下:
1. 图701 基本准确地再现了五楼平面图内建筑布局,特别是兵营西北角角堡内侧的登墙头坡道绘制更是精确。如无图像很难想象。
2. 登围墙坡道的东侧和护墙草坪土坡之间有一个通往角堡外侧东角的暗堡。(图702、图703)
3. 根据一楼图1中的雄狮(抚球)的右边建筑墙上的绿色藤蔓,说明雄狮后的建筑在“南”,有藤蔓的建筑位“北”。在意大利兵营的四排营房中,应该是靠西的南北两排。(参看5楼的平面图)。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大沽后,雇佣了不少中国人,也接受了“中国风水”中禁忌避讳符箓辟邪等习俗,如门神,门狮。门狮即按“左雄右雌”安置。
4. 图701中营房西侧铜狮和兵营西围墙之间还有原恭王府内莲花池的遗存。(有铁柱护栏)在后来“环视图”(三楼“板凳”)中已不见“池塘”踪影。
图701- 1
图701 - 2
图702
图703
正如先生判断堂子的西门和后来的意大利兵营北门基本在同一位置。下图是清乾隆京城全图(1775年)“堂子”和1903年奥地利绘制的东交民巷公使馆区意大利兵营平面图的比较。这两张图的绘制的方法不同。我以英国兵营保留 “銮驾库”“五库”、“御河”和“东长安牌楼” 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