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新乐府诗”《道州民》“敦煌版”(附全残本)

标签:
敦煌学白居易道州民保罗·伯希和 |
分类: 华夏影痕【相】 |
白乐天“新乐府诗”《道州民》“敦煌版”
今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无意中看到“Fonds Pelliot chinois”藏品中有一折白乐天“新乐府诗”残件,此件是1908年法国探险家、汉学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
从敦煌带回法国的。该残本的抄写年代不详,不过和现在流传的相关版本有明显的区别,我只看了《道州民》,目前有四个版本,各有增减,词语差异。
道州民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敦煌版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敦煌版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敦煌版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敦煌版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敦煌版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敦煌版
我把敦煌版和其它版的不同点列出来:
多侏儒≠多儒
进送≠进奉
号为道州≠所在道州
敦煌版无“老翁哭孙母哭儿”句
一自杨诚来守郡≠ 一自阳城来守郡 (“杨诚”作为人名更合适)
诚云≠城云
良人身≠良民身
民到于今≠民到如今
猶恐儿孙≠仍恐儿孙
養男多以杨为字≠生男多以阳为字
我读到这部“敦煌版”,感觉此版更为接近原本。
一首诗居然有那么多的差异。
法国人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精通中文,更知道文献的历史价值。 尽管是“残本”,他也带走,可见其重要性。
古文的勘正任重道远。
应要求现将全残本全部附上。为保存下载时的大尺寸,原十张折页(第10页只有半页)均从中线裁开,按
1-1、1-2,2-1、2-2……排列。
1-1
1-2
2-1
2-2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