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元宵夜玩花灯习俗

(2016-02-20 13:04:19)
标签:

南京

元宵节

花灯

花灯行街

玩花灯

分类: 忆昔念旧【忆】

   南京元宵夜玩花灯习俗

南京人元宵夜“玩花灯”又称花灯行街,行游玩灯,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是结束过年一系列活动后结束的高潮。

过年是各家内敬老爱小、辞旧迎新的家庭活动,亲戚间贺岁拜年、光宗耀祖的家族习俗。元宵夜花灯行街是一种超出家庭,家族,村落以外,汇聚世间各类人等自娱自乐的民俗,它是体现本单位精神面貌,提高行业知名度,加强同人凝聚力的大型民间活动。

南京元宵夜花灯行街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前还存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停了一下,后稍见恢复,很快,就彻底消失了。今天的老南京当中有很多人会扎花灯的,可能就是源于这个曾有民间习俗。

元宵花灯行街,不像过年小孩玩游戏,而是大人玩的,是各店铺,各场坊,各行会,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群众性娱乐欢庆。

老南京“玩花灯”是有讲究的。

一是“灯”:灯必须是自己扎的。必须是能点蜡烛的灯,讲究能点“八方灯”,即东、南、西、北、上、下、中都有灯;花灯扎的越大,里面点的灯越多,烛光越亮,灯纸(或用丝绸纱)透光色彩越丰富,越能迎来喝彩。不过,后来花灯改进了,用上了“时髦”的灯泡和电动机,电源是电池或蓄电池,灯的光亮程度,和花灯的动态表现要好看的多,而且可以在很多道具上使用,丰富了花灯行街的内容,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二是“花”:这里的“花”有两层含义,:一是花样,二是动态。花样多指外部造型,或单个,如: 老鹰,兔子,飞机、济公,美猴王,观音等;或群组,如:和合二仙,八仙过海,孙悟空大闹天宫,大多数花灯都赋予吉祥的含义,如:五谷丰登,百年好合,吉庆有余,三阳开泰,富贵吉祥。后来出现一些“革命化”的花灯,如:我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共青团员,革命接班人等,后来国庆出现的“花车队”,就是有元宵花灯演变而来的。所谓“动态”就是花灯是“活的能动。早期比较传统的花灯要考虑“点蜡烛”多采用机械传动,如重力摆动,车轮带动曲轴传动,由于动力来自行进中车轮的转动,人推的车停,造型花灯的动作也停。原始机械传动控制的花灯动作很有限,基本是上下,左右,就地旋转,动作呆板单一,动态生硬,不太好看。后来有的单位扎花灯引用了灯泡和发动机,花灯的造型和动态有了质的飞跃。由于光源和电机驱动要用蓄电池,投资高,自重大,一般小单位是制作不起的,多为财大气粗的工场或行会去做,这种付出得到的是“高度赞叹”的回报。这也是企业树立形象的极好机会。

三是“玩”。这个“玩”字,在老南京的方言中是有“讲头”的。玩是“业余爱好”,是“正经营生”之外的 “娱乐活动”。如果把“玩”的东西玩过了头,也就是常说的“玩物丧志”,本末倒置,误了“正道”,把本该当作“玩”的东西,当成了“营生”手段,那就不再称作“玩”,而称“耍”,如“耍把戏”,“耍嘴皮”,“耍笔杆子”,在南京话中“耍”是贬义词,很多骂人的脏话荤口都爱用“耍”字。娃娃学语时为“忌讳之词”。小孩说话是否有这些“粗口”体现的是家庭的修养。而“玩”是“闲暇之趣”,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玩到极致,甚至超过专业。我记得父亲朋友中的一位旧时百货业老板,家业做的很大,伙计也多,有他自己的花灯队,他不像其它的老板走在花灯队的前面,而是跳“河蚌精”,他是京剧票友,喜“旦角”,虽近花甲,身段依然婀娜,他在浓妆重彩的遮掩下,演尽了“精”的妩媚,娇弱,风情,浪荡,给人的印象很深,这与他平日的言谈举止,判若二人。他的“河蚌”行头用电池小灯泡作光,其本身造价就很高,高到好几个伙计一年的工钱。可是他爱“玩”,玩的是“名堂”,是“高兴”。这种以“角色转化”高度“释放”的自娱自乐,在“心理学”上是有道理的。南京人过年做饭是女人的事,而扎花灯就是男人的“功课”,花灯扎的好不好能看出“主人”会不会“玩”。这种“玩”不分老女老少,不过女孩子少些,可能怕被人骂作“疯丫头”,将来嫁不出去。但是,元宵节的晚上女孩是可以出门“看花灯”的,南京的这个习俗据说源于朱洪武开启的“君民同乐”, 其实这个风俗早已有之。元宵夜观灯对谁都是“梦寐以求”的大事,不管是男女老少,三教九流,都有他们寻“欢”作“乐”的天地。

花灯一般都是个人自己做,有代表店铺的,有代表作坊的。一些大的工厂会派出强大的行街花灯队,展现代表整个工厂的,各车间的花灯。有的大型花灯要做好几个月,扎灯人扎灯期间的活,要分摊给同组的其它人完成,为此加班加点的是常事,不过为给企业长脸争光,大伙儿也都乐意。

各单位各行业自制的花灯各式各样,争奇斗艳,比的是大、新、奇、活。其中最好看的是大花灯,也称“花灯车”。各单位对每年扎什么样的“大花灯”非常重视,本单位都有几位扎灯高手,有时还外请扬(州)式灯匠,苏(州)灯匠前来参谋,设计,让灯匠坐镇指导各部位的捆绑,扎糊。

南京早年玩花灯行街的路线我已记不得,只听说有走大圈的,就是水西门,昇州路,建康路,朱雀路,太平路,大行宫,新街口,汉中路,莫愁路,水西门。或走半圈,以新街口,中山南路,自来水厂,内桥,三山街为界,或东半圈,或西半圈。有的行会在一个地方集中后集体出发,有的单位见空插进去。所以在固定一点看到的花灯行街,可能是刚开始上街行游的,也可能是快要结束的。所以在路边看行街的观众当中有很多是刚刚行街结束的人,手里还拿着蜡烛早已烧完的灯笼。当时“三山街”和“新街口“都是观花灯行街的好地方,因此人也多,很多家长怕自己家的孩子被人挤倒踩死,反复叮嘱大的看好小的,那天晚上绝不会让他们跑远。

元宵节玩花灯,一般天刚擦黑就见有人上街,上灯时分开始进入热闹。

行街时,每个单位行街的队列前面打有单位旗子或牌子,老板、管事走在前面,后是代表企业的花灯行游队,除常见的耍龙舞狮,踩龙船,走高跷等“花会”内容外,主要是展示“花灯”。大的“花灯”要么是几人抬着,要么用“轮车”推着。后面就是职工伙计,手里提着自己糊制的灯笼,造型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提着的,举着的,架着的,拖着的,推着的……

参加花灯行街主要“有灯可观”,因此每个灯里,每个表演的道具中都要能发光,不管是烛光,电光,包括可以舞动的长龙,狮子,凤凰,河蚌舞,采莲船。有的行游队,为了省电,走在不重要地段时,把花灯上的灯关了,当一个“黑黢黢”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物”走过来时,常常招来观众中“嘘嘘”倒彩声,如果灯不重新打开,嘘声总是伴着花灯队。

行街的花灯队中多配有锣鼓队和民乐队,为行街表演助兴涨声势。行街进入高潮时,花灯队一个接一个,锣鼓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民乐曲不绝于耳,一曲胜过一曲。人们尽情地舞动,尽心地展示,尽兴地欢乐,尽力地释放。一个好的花灯走来,一个表演精彩的花会走来,都会在观众中形成一个个小高潮,人们报以欢呼声,叫好声,鼓掌声。观灯人碰巧遇见行游中熟悉的街坊绝不会漏掉大声打个招呼的机会,当然观灯时少不了母亲寻找走失找孩子“撕心裂肺”呼叫声,或拥挤推搡踩脚招来的责骂声…… 这些不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震耳欲聋,声声不断。汇成了元宵夜的“欢乐颂”。

元宵节的夜晚,南京城南的主要大街上,是灯的海洋:临街店铺门前挂着灯笼,沿街道旁挂着成排的灯,观灯的人举着花灯,欣赏着花灯行游,烛光很小,但成千上万个烛光汇聚在一起行游时,如同缓缓前行的光河,在那上下翻飞,高高低低,闪烁不定光亮的映衬下,那火流如同蓄势待发,即将腾空出世的火龙,带着行街人的激情,欢乐,希望和憧憬走进新的一年。


附:

在南京原李鸿章绣花巷花园旧址创办的金陵女子学院的学生1917年元宵节举行花灯行游活动

南京元宵夜玩花灯习俗

南京元宵夜玩花灯习俗

南京元宵夜玩花灯习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