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原江西会馆 -万寿宫主殿内“铁柱宫”神龛照片

标签:
老武汉老汉口万寿宫江西会馆许真君(许逊) |
分类: 华夏影痕【相】 |
汉口原江西会馆 -万寿宫主殿内“铁柱宫”神龛照片
在俄国摄影师阿·伊·鲍耶尔斯基 1874-1875年拍摄的照片中发现除标注的“the Wanshou Gong Merchant Guild”(图一 “编号2105”)的照片可确定是汉口的江西会馆,即万寿宫之外。
图01
一张编号为“2106”(图二 ), 原注“View of
Theater of the Canton Guild of Merchants. Hankou, Hubei Province,
China, 1874”(1874年中国 湖北,汉口广东会馆内戏台全景)和一张编号为“2107”,注释为“Closer View of
Theater of the Canton Guild of Merchants,Hankou, Hubei Province,
China, 1874”
图02
如稍加注意,近景照片中的建筑,并不是全景中“戏台”建筑。
经查阅资料,原汉口有四座“广东会馆”(岭南会馆,潮梅会馆,韩江别墅,潮嘉会馆 )(是不是这“四座”还需专家证实)。外国人分不清具体区域,都称之为“广东会馆”,是可以理解的。这可能是两家不同“广东会馆”里的“戏台”。也许原注释使人误解,图三才会被人忽略了。
多亏了巴西国家图书馆为此照片提供了大图,可以勉强辨认出一些文字,通过字迹推断,我曾请教武汉研究会馆的朋友,想从戏台上的对联入手,破解这张照片的地点,可惜没有能对上号的。
从图三照片可看出,高台上有三个神龛:中间神龛的牌楼中央镶有“铁柱宫”的宫名;龛门上方有匾书“西江福主”。这几个字道出了这个“戏台”的秘密:这张照片是汉口江西会馆大殿中,供奉的是 “江西商帮”的“福主”许真君(许逊,晋代道士),符合“正大殿祀奉许真君”的历史记载。(照片中的对联可以辨认出几个字,也和“许真君”有关。希望武汉的朋友能提供对联的完整信息)
照片拍摄的不是“戏台”。从照片的右下方的木供桌,高台边缘的木栏杆,以及木栏上方的题匾的精美程度可以判断这个高台不会是传统意义上露天“戏台”。高台栏杆到神龛之间距离很近,可以看到其间还有“五供”,在这样狭窄的空间是无法演戏的,何况在“福主”面前“咿咿呀呀”也是“不恭”。
高台上应该有“三座神龛”。中间的“铁柱宫”取义于许逊“铁柱镇蛟螭”的典故。龛内供奉的是应该是道教的“许真君”像。根据道观建筑讲究风水、方位的传统,主龛的东、西侧应该各有一神龛。照片中只能看到东边的神龛,隐约可见“某寿宫”,因手边实在缺少资料。我只能猜想:根据江西人信奉的“许仙”发祥地西山“游帷观”的历史,宋徽宗曾赐名“玉隆万寿宫”。这两个侧龛有可能是“玉隆宫”和“万寿宫”。(纯粹推想)
老照片中既然讲到“戏台”,那么这座汉口“江西会馆”的戏台可能在哪里?
我估计在主殿前。也许主殿前有一个平台,从主殿内神龛和木栏杆的尺寸可以推断此大殿的宽为“五间”,那么殿前平台的长度加上平台前石级不会超过“三间”,进深不会超过“两间”。平台上方
从图一阁楼两边其它靠“高墙”的建筑看,楼阁内应该设有楼梯上下。网上见到有人认为这个三层楼阁是“供奉神的地方,阁楼只是装饰作用”。 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无史载资料可循,不得而知。后来我在网上搜索到一张汉口江西会馆的“瓷板画”(图四。由来和历史我不得而知)。
图04
这张“瓷板画”和照片比较,空间比例和建筑尺寸有很大的差距。也许有人是根据“瓷板画”中三层楼阁画图提供的“信息”做出的“供奉神的地方”的判断。我更相信照片提供的信息。不过,这张“瓷板画”提供了正对主殿可能是“大戏台”的信息。
汉口的“江西会馆”在什么位置,因我不是武汉人,汉口只是早年去过,根本不熟悉,只能根据判断画出位置,图五为清末,图六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可能有小误。恭请指正。
图05
又:此文纯粹是歪打正着。我在南京清末老照片中,发现在“李鸿章李相府”附近看到一座
附:关于汉口江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