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2013-07-06 19:58:59)
标签:

玉泉山

河墙烟柳

北京植物园

香山

引水石渠

分类: 旧影说京【析】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近见到一张摄于1880年和北京西山引水石渠有关的老照片。(图01)

图01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从照片提供的内容看(图02):图中宝塔为静明园(玉泉山)北部的“妙高塔”(图03)。

 

图02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图03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前面的河流应该是“北旱河” 水源是樱桃沟。照片中的桥应该是广润庙附近的“跨河跳槽”,桥上应该置有从樱桃沟由石槽引到静明园的“引水石渠”。照片闸上方的“墙”可能就是“河墙”的西端。(图04)

图04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何为“引水石渠”?

旧时京城西山一带,有名泉30多眼,最著名的有八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为汇集西山诸泉水以解决城区,特别是昆明湖扩挖后对水的需求,修建了两条石槽:一条从香山樱桃沟引水,入四王府广润庙内方池;另一条石槽由碧云寺水泉院引水,也至广润庙内方池,后由池内引而东行,入静明园(参看图04)。在广润庙东北和东南分别有泄水河(北旱河和南旱河),排泄西山一带汛期洪水,与引水石渠立交,互不干扰(参看图02)。

引水石槽由整块砂石岩(有称用“花岗岩”,我实察认为是当地产的一种“砂石岩”,比花岗岩硬度低。)斜凿出“U”形槽,槽外宽60厘米左右,内宽25厘米,槽深20厘米,每块水槽最短的不足80厘米,最长的超过3米,平均每个水槽长2米左右。石槽由下槽和上盖组成,起水道作用。(图05、06)这段用石槽将泉水引到玉泉山的水道称为“引水石渠”。《日下旧闻考》称:“地势高则置于平地,复以石瓦;地势下则垣上置槽。兹二流逶迤曲赴至四王府之广润寺,汇于石池…”其中“垣上置槽”就是“河墙”

 

图05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图06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在《北京历史地图集》(侯仁之主编 1988年出版)清-西郊园林中(图07:咸丰十年即1860年),不但把河道位置描绘得详细精确,人工河道的分类也很明确,分为:跨河跳槽、架设墙上的引水槽、引水石槽和地下引水槽等。(图08)。

图07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图08 (跨河跳槽图示中有两条灰色的线条,表示“桥”)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架设墙上的引水槽”就是我们所说的“河墙”。如果仔细辨认图04(可点击放大),不难发现在“卧佛寺”到“广润庙”之间的“水道”只有“地下引水石槽”和“引水石槽”,并无“架设墙上的引水槽”,也就是说:这一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河墙”。

那时的“河墙”位于“广润庙”和“静明园”之间,那里地势低凹,多为沼泽,遇洪积水,则由南旱河排洪。为保证石槽引来的山泉不受污浊,而填地如堤,一侧筑墙置槽。一侧植柳护堤。一条长达四里的笔直大道,柳丝轻扬,柳色如烟,绿烟彩雾,彩霞生烟。这才可能是“河墙烟柳”的所在地。

真正的“河墙烟柳”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与“玉泉山路”北边平行的往西延伸到“四王府”附近的地段。并不是在今天人云亦云的“北京植物园内”,更不是在“北旱河”的沿线。(香山出口往东至玉峰路之间,香山路以南):“北旱河不是用来引清泉而是泄洪的”

当我第一次在北京植物园见到“河墙烟柳”时,想到江南水乡的“烟树”,怎么也不可能把那里想象成“烟柳”之地,尤其看到一段文字说明(图09),把“烟”字释为“黄栌”,更是有点“丈二和尚”。还有一块说明(图10),从“清-西郊园林”图看(图04),南、北旱河交汇处迆北的水渠和“广润庙”是在同样的海拔高度,而这一段就在今天的“香泉环岛”附近,离今天北京植物园里标注的“河墙烟柳”还有一段距离。

图09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图10
从一张北京西山“引水石渠”老照片想到“河墙烟柳”

“河墙烟柳”一词源于何处?我查了不得其解。疑近人杜撰,非史载名录。

今见旧照,由此生议,特写短文,以了结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