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的照片怎么拍
(2023-01-28 20:42:58)
标签:
教育时尚文化情感图片 |
分类: 摄影生活 |
走访时的照片怎么拍?
春节前后,爱心助学协会各分会又要组织下农村走访、回访或考察励志学生户了。每次活动,都有好多爱心家人会用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拍下自己认为有纪念意义的镜头。有的保存起来,有的发到分队群中,想让没有参加的爱心家人一睹为快。在这里,根据过去的情况,我想对这些拍摄者介绍一点拍摄手机照片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每个拍摄照片的人,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拍的照片要做什么用?我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想把照片作为爱心助学活动的纪念性留念,或者作为制作“小年糕”照片视频的素材来用,这样的照片怎么照?
以我经常要制作的“小年糕”为例。我每次制作的“小年糕”的目的都是为了展示我们爱心助学的家人的精神风貌的,要体现爱心家人如何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偏僻农村走访贫困家庭的好学生,如何细致入微地体贴贫困家庭和励志学子,如何亲近贫困家庭的农民家长和优秀学子的。这是要制作出来的作品,大家看了能让更多的爱心家人受到激励、得到启发、引发感动和共鸣的。这首先是做小年糕的重点目的。
那么,我们用手机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多拍一些,爱心成员们无论在乘车、在搬搬抬抬东西,在互相关爱、在情绪热烈饱满、在走过坎坷山路、水路、冰雪路、甚至迷了路时候的现场场面。走访队伍人员多时,就应该拍点集体的姿态,不一定总是摆拍合影照片,也可以在行进之中,打着旗帜,拿着米面油等慰问品向贫困户家里走的场景镜头。大家也应该配合起来,人员不多时,也应该走得紧凑一点,不能稀稀拉拉,松松散散,拍出来的爱心家人精神状态太一般,显得木讷呆板。另外,很多人到了贫困家庭走访时候,总爱把手插在兜儿里。到了贫困户家里,总是喜欢站在地上,好像非常嫌弃人家脏,不敢坐人家的炕和沙发椅子等,距离人家贫困户农民很远,并且抄着手,显得没有热心没有情感,也没有关注,似乎跟自己无关紧要似的,请问,这样的照片拍回去有用吗?既然是助学帮贫,我们的身体和姿态却距离人家太远,这能说明咱们亲近人家吗?
说是爱心家人和贫困学生家庭“心连心”,在照片上的展示,就应该是拉进距离,不要把手抄在兜里,要和家长或者学生脸对脸,肩并肩,对面交谈,热情问询。这样的镜头拍下来才有用,才能体现亲密的关系是不是?
这些话,也许不是仅仅说给拍照人听的,也是说给所有人听的。
再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比较熟悉的、资助时间比较长的励志学子,在拍照时可以不用过于避讳。但是,在考察工作时,或者遇到比较羞涩、内向、性格不太开朗的学生时候,要注意不要直接拍他(她),可以拍到侧面或者距离远些,给人以宽松的距离。因为我们在考察中是并没有立即决定给于这户资助的,如果回去研究这户不能给与资助的话,你把学生的正面照片发到微信中公开展示,就可能引起反感,令人不快了。
这里说一下,拍摄走访、回访和拍摄考察过程,重点是不一样的。
考察工作,因为要多了解该户的贫困状况,所以对于其家庭贫困的状况、衣服穿戴、家庭摆设、房子的情况等需要留有照片做依据。这可以和文字说明相互配合来说明,该户的贫困特困情况。遇到家有卧床重病的情况,也应该把卧床不起的情况和家属连在一起拍几张照片。能够体现该家庭贫困的场面就拍下来。不能体现的镜头就少拍不拍。还要注意考察对象的照片一般不能公开向大群发布,只可以发在考察组和核心组群里,提供给大家研究时做参考凭证。
回访和走访时,重点就是体现爱心家人和受助人家的亲密关系,情感、表情、交流态度等等。最好能多拍些爱心家人和受助家长、学生在同一景框——同框之中是最好的。
在爱心家人送米面油礼品、送钱的关键时候最好能抓拍下来,因为这体现的是重要资助内容。有的分队走访时本来拿了好多东西,结果回来,谁也没拍到。原因是,拿东西的人拎到人家外屋地下,找了个角落就悄悄放下了。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是人家自己家原来就有的东西,不知道走访队送来了什么。那你的拍照就是失败的,空口走访还有什么意义吗?就是农民家的邻居也会笑话,这些城里好人,来了这么些摇车大辆地,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带,这是空头的走访,有什么意思?比方你走亲戚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显得很尴尬?其实,咱们成员下去都带了捐款和物资,拍照者就应该关注这些,及时给拍到,最好是手递手交接时拍照最好。单独放在那里拍照下来,就显得不能么有情义了。
那么,我们用手机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多拍一些,爱心成员们无论在乘车、在搬搬抬抬东西,在互相关爱、在情绪热烈饱满、在走过坎坷山路、水路、冰雪路、甚至迷了路时候的现场场面。走访队伍人员多时,就应该拍点集体的姿态,不一定总是摆拍合影照片,也可以在行进之中,打着旗帜,拿着米面油等慰问品向贫困户家里走的场景镜头。大家也应该配合起来,人员不多时,也应该走得紧凑一点,不能稀稀拉拉,松松散散,拍出来的爱心家人精神状态太一般,显得木讷呆板。另外,很多人到了贫困家庭走访时候,总爱把手插在兜儿里。到了贫困户家里,总是喜欢站在地上,好像非常嫌弃人家脏,不敢坐人家的炕和沙发椅子等,距离人家贫困户农民很远,并且抄着手,显得没有热心没有情感,也没有关注,似乎跟自己无关紧要似的,请问,这样的照片拍回去有用吗?既然是助学帮贫,我们的身体和姿态却距离人家太远,这能说明咱们亲近人家吗?
说是爱心家人和贫困学生家庭“心连心”,在照片上的展示,就应该是拉进距离,不要把手抄在兜里,要和家长或者学生脸对脸,肩并肩,对面交谈,热情问询。这样的镜头拍下来才有用,才能体现亲密的关系是不是?
这些话,也许不是仅仅说给拍照人听的,也是说给所有人听的。
再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比较熟悉的、资助时间比较长的励志学子,在拍照时可以不用过于避讳。但是,在考察工作时,或者遇到比较羞涩、内向、性格不太开朗的学生时候,要注意不要直接拍他(她),可以拍到侧面或者距离远些,给人以宽松的距离。因为我们在考察中是并没有立即决定给于这户资助的,如果回去研究这户不能给与资助的话,你把学生的正面照片发到微信中公开展示,就可能引起反感,令人不快了。
这里说一下,拍摄走访、回访和拍摄考察过程,重点是不一样的。
考察工作,因为要多了解该户的贫困状况,所以对于其家庭贫困的状况、衣服穿戴、家庭摆设、房子的情况等需要留有照片做依据。这可以和文字说明相互配合来说明,该户的贫困特困情况。遇到家有卧床重病的情况,也应该把卧床不起的情况和家属连在一起拍几张照片。能够体现该家庭贫困的场面就拍下来。不能体现的镜头就少拍不拍。还要注意考察对象的照片一般不能公开向大群发布,只可以发在考察组和核心组群里,提供给大家研究时做参考凭证。
回访和走访时,重点就是体现爱心家人和受助人家的亲密关系,情感、表情、交流态度等等。最好能多拍些爱心家人和受助家长、学生在同一景框——同框之中是最好的。
在爱心家人送米面油礼品、送钱的关键时候最好能抓拍下来,因为这体现的是重要资助内容。有的分队走访时本来拿了好多东西,结果回来,谁也没拍到。原因是,拿东西的人拎到人家外屋地下,找了个角落就悄悄放下了。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是人家自己家原来就有的东西,不知道走访队送来了什么。那你的拍照就是失败的,空口走访还有什么意义吗?就是农民家的邻居也会笑话,这些城里好人,来了这么些摇车大辆地,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带,这是空头的走访,有什么意思?比方你走亲戚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显得很尴尬?其实,咱们成员下去都带了捐款和物资,拍照者就应该关注这些,及时给拍到,最好是手递手交接时拍照最好。单独放在那里拍照下来,就显得不能么有情义了。
至于拍摄小视频的时候,也要注意想好应该拍什么场面是有意义的,什么动作是最能体现爱心家人和受助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拍摄什么。还要注意每次拍摄的小视频不宜太长,一般小年糕使用的都是15秒左右即可。长了就要被剪断的。另外,拍摄小视频,要注意镜头不能总是抖动和晃动,一定要稳定,保持镜头的清晰。这涉及拍摄的技巧。用手机拍摄,每个人都可以练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肯练准能拍好。
其实,我们爱心助学的活动中有很多摄影人是比较有功夫的。大家只要能肯虚心,不耻下问,互相学习都可以不断提高拍摄的技巧,拿回来好用的优秀照片。
好的,我先提示这些,也不一定全对,大家还可以互相补充。让我们的手机拍摄能更好地为我们爱心助学事业宣传服务,记录下珍贵的镜头,发挥摄影的重要作用!
预祝您,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早日成为手机摄影的专家、行家!为爱心助学做出新的贡献!
(闻广絮语)
其实,我们爱心助学的活动中有很多摄影人是比较有功夫的。大家只要能肯虚心,不耻下问,互相学习都可以不断提高拍摄的技巧,拿回来好用的优秀照片。
好的,我先提示这些,也不一定全对,大家还可以互相补充。让我们的手机拍摄能更好地为我们爱心助学事业宣传服务,记录下珍贵的镜头,发挥摄影的重要作用!
预祝您,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早日成为手机摄影的专家、行家!为爱心助学做出新的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