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博写博你遇到过哪些困惑?(上篇)

标签:
开博写博十大关系抛砖引玉一家之言杂谈 |
分类: 轻描淡写 |
2009年8月21日,是本博主开博客第100天。如同一个婴儿一样,“百天”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
可能有网友会质疑:以开博100天的“资历”,“论”十大关系,是不是太……
其实,及时总结开博的经验教训,检讨过往的得失利弊,是每一个博主肯定要做的功课,只不过有人闭门思考,有人比较张扬罢了。无论如何,总结就是为了更好地进步。
借用苏轼的《江城子》注①上半闋填上我的词来形容我的此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按键,右握“鼠”。开博写博,转瞬诞百日。抛砖引玉我初衷,亲撰文,论“十大!”
和几个“管理员”儿女们碰了一下头,听他们七嘴八舌说了不少,大致上总结了十点,期望抛砖引玉,引来真知灼见。现将“论十大关系”概括如下:
一、为什么要开博?其实是论开博与不开博的关系
每个人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再普通的面孔也想证明不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博客已经成为最大众化的传播工具之一。正如倪萍写了“日子”,“大妈”也想写“月子”一样,开博写博圆了人人都有的表现欲和潜藏在骨髓里的“写作之梦”。
倪萍写了“日子”
“大妈”也想写“月子”
我曾在“追兵正在追新浪”博文中简单概括了开博写博的N条好处:
笑一笑十年少,开博一定会增寿;
开博写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从小众范围扩大到大众范围;
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以及为整日忙碌的人们起到减压的作用等等……
拿出一张纸,中间用竖线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写上开播的好处,右边写上开博不好的理由,然后比较一下,权衡利弊,就可以决定是否开博了。
相信每一个博主都会总结出三、五条甚至更多开博写博的好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体会:有上网条件的人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欣赏的人们都可以尝试着开博。
二、精耕细作和广种薄收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博主写出博文都希望别人能够欣赏、赞美、夸奖。
假如能获得编辑、博导、博乐推荐,有机会登上博客首页或者新闻中心,则更是成了“心里美”。当然,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那么,如何做到写的博文首先让自己满意,其次也对得起网友呢?我试图通过以下“N大关系”简单论述分析一番。
先论精耕细作与广种薄收的关系。这是个与唯物辩证法中数量与质量相似的命题,总体上讲,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量变达到一个临界点,可以引起质变。但在开博写博中却有其不同特点。在开博初期,虽可沿用上述关系,先以数量取胜,给自己“创建信心”,然后逐渐提高博文水平。但这并不排斥一开始就向精耕细作之方向努力的重要性。
看了精品博文以后,犹如饱尝精神大餐,令人赏心悦目;犹如喝上一口浓香的咖啡,有韵味,耐品尝。由精耕细作所产生的精品博文,可以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绪,进入博文的情节和境地,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甚至可以为博文中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流下感动的眼泪。看一遍就够,过半天就忘,则是粗制滥造博文的命运。
有感而发和不吐不快,比应付“维护”博客而写更重要。在写博问题上,广种薄收往往会颗粒无收。企望单纯依靠增加博文数量而产生精品,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下功夫,写不出好博文。
经过奋斗,终于跳过龙门了!
精耕细作关键在“精”和“细”上——选题要精,构思要细,配图要精,描写要细,斟字酌句,反复修改。要勇于树立高标准,也许最后才能获得“求其上,得其中”的结果。
求其上 得其中
当然,写时效性很强的“突发事件”的博文时,则不必拘泥于此。
体会:精耕细作虽不必然出好博文,但好博文必然是精耕细作的结果。
三、源于生活与单纯依靠引擎搜索的关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写作的源泉。在开博写博中,应尽可能避免互联网搜索引擎“剪刀加浆糊”的拼凑和抄袭方法。写自己最熟悉、最刻骨铭心、最难忘的心得体会,这样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精品。
用心想想,然后发掘……题材有了!
想当年……
体会:甘苦人生皆文章。博文应尽量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和感悟,不搞单纯的“拿来主义”,不搞空中楼阁。充满鲜活生活气息的博文,容易受到网友追捧。
四、开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我相信凡是博主,除了极少数因突发事件,临时开个博客,发表一篇《声明》或《澄清公告》后就此“息博”(我发明的词,和息影有异曲同工之意)的人之外,大多是认真考虑了开博的好处,确立了长期开博的信心之后开博写博的。
但是,为何有人没能坚持下来就半途而废了呢?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有的是为家务所累或家人反对,有的是因为许久不见“成绩”而气馁,有的是缺乏毅力而疏于坚持,还有的是新鲜感消失而放弃等等。总之,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那些从新浪博客问世就开博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人们,可能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如今人们都会说并且也懂得:“目标是重要的,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同样精彩!”“不在于名次,重在参与”等等。参与了,就有感悟,付出了,就有收获。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感悟和收获,都是一个精彩的瞬间,都是一份宝贵的经历,也都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过程。只要一步步坚持走下去,离大目标就更进了一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一步一步走,目标心中有;登上顶峰后,著作三尺厚。
如果博主们都能将开博写博进行到底,“博客出书”们也会偷偷窃笑了!这也是双赢啊!
其次,博客总体上是属于“休闲”和“自娱自乐”范畴,是自己当主编、自己当记者、自己当校对、自己当发行人的“自己的刊物”。因此,一定要学会自我欣赏。在心态上,要把开博当成休闲;在做人气比较时,要做到N个“不攀比”,即:不要和名人比(名人的一句话可以招来几十万的点击量),不要和财经评论比(一个财经评论一天的点击量够草根博主奋斗一辈子),不要和娱记博文比(国人有喜欢看披露明星糗事博文的好奇和爱好,点击量也颇高)等等。
咱们草根博主不和上面这些名人比宝!
要自己和自己比:上一篇文章有15人阅读,有5人发表评论,这次比上次多出几个,这就是进步,就应该知足!这样,越比越来劲儿,越比越有信心,也就不愁没有心气儿了。总之,自己要当“开心果”。
体会:只把博客当休闲,日积月累见成效;阿Q精神要发扬,自我欣赏最重要。
五、远离现实和关注现实的关系
其实,当代人写博文,不管博文内容是谈古论今,还是说今评古,都离不开博主对现实的有感而发,想远离“现实”是不容易办到的,只不过有离“现实”远一点儿或近一点儿之分罢了。如果非要以“现实”为尺度,把博文硬分成“古典派”和“现代派”,那么,只要写的是自己的所感,就都应当算是好博文。无论是 “古为今用”(或今为古用),还是“洋为中用”(或中为洋用),都应当争取做到:言之有物,普及知识,弘扬文明,雅俗共赏;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真知灼见,引发深入思考。
老夫听得进不同意见
体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无论是“高雅”或者是“流行”都可以做到“雅俗共赏”,都有自己的读者群。我个人认为,反映百姓喜怒哀乐,衣食住行;表达“草根”愿望和诉求,反映现实、贴近现实的博文似乎更容易得到大多数网民的共鸣和青睐。因为“香格里拉”和“伊甸园”毕竟比“油盐酱醋茶”离大多数“草根”们更远。
(明日发表下篇)
注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