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华:《三位数加三位数》课堂实录及反思 (三上)

(2014-10-15 09:57:18)
标签:

教育

分类: 小数战侠组

《三位数加三位数》课堂实录及反思

课后初反思

课堂整体来说感觉是顺利的,这是接班以来的少有的课堂有速度和效率的。这点源于什么?应该说对学生多了了解,认真研究教材。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坚持的就是口算和笔算,以及每周至少两次的估算练习。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前面第二单元的基础上的。对于今天内容的学习孩子们基础认知应该基本是了然的。了解学生是课堂的真正需要。但意外的依然有几点:

1.在算式列出之后,李英杰的脱出而出的答案让我吃惊。感觉意想不到。这是经常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功劳?还是孩子对于此内容早已接触?

2.在估算的练习中使用的时间有点长。发现估算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还得加强练习。

3.在规则的总结和归纳上多用了一些时间,顺利突破了教学重点。重心放在了规则的总结和归纳上,练习的时间少了一些。

4.在设计中容量增大了些,属于3个例题的教学了。将估算、验算引入,目的在于养成一种习惯,但感觉有点泛泛而谈,没有落实。这是需要注意的。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加法”。我们先进行一下口算。拿出老师刚才发的那个口算的纸条,只做第一题:直接写出得数。注意了,时间是1分钟。好,开始。

学生口算。

师:还没写完的举手。【了解学生口算速度,有李月月、吴昊阳、赵淼】我们请李一鸣读一下得数。【班里据了解是最差的学生,也是开学以来每天练习中错误最多的学生。对改过程中,9道题错了3道】全对请举手。【除过没做完的,还有3个同学】请看黑板,谁记得,刚才李一鸣的哪道题出现问题了?【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500+700为什么算成了120

生:他少写了一个0.

师:还有哪一个出现问题?

生:76+9

师:还记得他的答案吗?

生:84.

师:应该是多少?

生:85.

师:猜猜他怎样错了?

生:少加了一个1.

师:在算什么的时候少加了一个1.

生:加9.

师:谁加9.【发现孩子的话都是半句半句的。表达能力还需加强。】

生:69.

师:6+9应该是?李一鸣算作了?也就是说20以内的口算还得继续练习。这是口算,还记得笔算吗?行,做第二题,列竖式计算。

学生练习。教师提醒做完的要检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你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算个位,如果个位是十几的话,向前进1.再算十位。

师:有没有和张茜瑜不一样的方法?【不晓得自己何来此问?当时的自己是想了解错误思路吗?无人举手。

师:先算个位,也就是我们是从个位算起。如果个位满十了,就向十位进1.请李博森读答案。【看课堂中,5个人没举手。】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口算、笔算。想一想,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生:估算。

师:我们来看这道题:请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这样的题我们是不是先做一做呢?【此问题是无效的问题。没有抓住最基本的词。应该调整为“我们是不是计算之后才能填空呢?”】是不是我们拿着笔列个竖式做一做?【自我课堂调整。】那应该怎么样?

生:估算。

师:看第一个,说说你的方法。

生:把281估成280,把306估成300.

师:280,300

生:580

师:这是李心如的方法,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

生:把281估成300,把306估成300.

师:300+300=600,所以填“=”。

生:不是。因为那个281300还有19呢。

师:把281看作300了,但是比300

生:小。

师:所以这儿填的应该是?

生:小于。

师:还有没有不同方法?

生:把281估成280,把306估成310,

师:然后280,310,

生:590

师:同学们说出了三种方法。拿出手中的纸条,只做后面的两道。

这个10秒钟能完成吗?【学生出现能与不能两种声音。在啰嗦时,赵淼、李一鸣已经完成,可能是交流中已经做了。感觉自己在学生练习时没有给孩子们安静的思考空间。这点需要注意。

师:做完了吗?【有五六个学生没做完。看来学生的估算方法还是有待加强】请最快的赵淼说说估算方法。听听他的方法,听听怎样估算会快一点。尤其是没做完的同学。【学生不说,僵持了20秒。估计是提前做的。】不肯介绍经验。换了其他同学

1:把572估成570,把112估成110.

2:把572看成500,把112看成110.其实学生的方法是快速的只看高位的方法。课堂的自己竟然没有留意。这是最大的失误。师不慎引导生走弯路呀!再上课时承认问题!】还有后面的72,12加起来。【学生少说了加起来不够100,所以是小于。】这不就是最快的方法吗?

师:把572看成500,刚才有同学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为什么?有意见吗?【硬拉着学生走弯路。课前备课的预设真的是一种需要!

生:估的太小了。

师:我们的估算应该估的合理一些。怎样估的合理一些?【11:31秒】

生:估的比较近。

师:那572离谁比较近?

生:600.

师:那600,100,700.又是=了。【教师故意犯错,目的是引领学生清醒认知。】

生:不是。

师诧异:为啥不是等号呢?

生:700了,后面还有72,12,都大于700了。【又一种认知的错误】

生:不是,600多。

师:那还是等于号。

生:70,10等于80.必须等于整百数才是等于号。

师:把572看作600,是怎样估的?

生:估大了。

师:本来就估大了,又加上70多,然后填大于号。对吗?

生:不对。

这里的一些话语,如果教师没有那么快的接住,靠学生自己应该是可以搞定的。感觉教师课堂的话语还是多。总是对学生好像不放心的样子。静心很重要,应凸显孩子的主体。

师:看第三道。谁来介绍自己的估算方法?

生:把前面一加起来就是700,它后面还有,所以是大于号。

师:谁听明白了。她说前面一加,前面指的是什么?

生:百位

师:百位4,3,一加是700,十位和个位还有。所以肯定是?

生:大于号。

师:快不快?

生:快。【掌声。13:45

师:我们口算、比赛、估算都做的特别棒。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能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看【课件展示】:

生读题:苗店小学有学生323人,苗店中学有学生281人。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师读题。【此处读题有点多余】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小学学生和中学学生一共多少人?

师重复问题,点出课件。生读问题。

师:会解决吗?

生:会。

生:323+281=604.此时非常吃惊。学生一口报出了得数。一时愣住。其实可以从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两方面来引入。课堂上的自己好像总是有点迟钝。

师:你们听见了吗?

生:他爸两个数加起来了。【也许对孩子们来说是正常的,所以并没有多少的惊讶感】

师:三位数加法咱没学,他不光说出了算式,而且还直接告诉了答案。我想问怎么算出来的。【又一个不想回答的学生。其实反观课堂,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疏忽。学生可以口算的!

师点出课件算式:如果我没有学过,我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查李英杰的答案对还是不对?用什么方法快一点?

生:竖式。

师:竖式快。口算快?还是估算快?竖式快?

生:竖式。【学生很坚决的回答竖式,不知道是真的知道今天就让学竖式的。其实还是教师的问话中的“检查”吗?检查的方法引导的问题?

师:哦,列竖式不需要使用时间。

生:估算。【这叫强制牵引】

师:那来估算一下吧。月月【又一次遇到了没发言的。课堂的自己习惯点班里的学困生,了解他们的课堂情况。如果他们接受的不错,一般来说,课堂的其他学生均能接受。因刚接班不长,学生依然存在不敢说话的现象。虽从未批评过说错的学生,但依然没有突破自己。

师:有同学课堂上不愿亮出自己的声音。其实课堂上是应该亮出自己独特的声音的。估算的结果大约是?

生:600.

师:如果列竖式计算呢?

生:那就不是600了。

师:那肯定不是600了。那列竖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生:进位

生:还有借位。

师:这是加法。他说的借位是?

生:减法。

师:在列竖式的时候,需要把什么对齐?

生:数字

师板书【故意把个位和十位对齐】,学生说:不是这样。

师:不是说把数字对齐吗?这不就是数字对齐吗?

生:上下

师:这不就是上下对齐吗?

生:得把个位、十位、百位都对齐。

师:听见了吗?把什么对齐?

生:把个位、十位、百位都对齐。

师:我是把个位和十位对齐了。那能不能用一个词代替?边说边板书:【相同数位】。按照李博森说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百位和百位对齐”改为“相同数位对齐”。能不能说把数字对齐?教师边板书边解释:如果数字对齐,那么38就是数字对齐。所以应该是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对于数位并不清晰,此处不敢拓展。】

师:数位对齐了,开始算吧。从哪算起?

生:个位。

师:为何从个位算起?

生:进位不能算。

师板书:那我们约定从个位算起。那我们就此个位算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强调检查。

师:说说算的答案

生:604.

师:都是604吗?

生:是。

师:回头看竖式,想一想: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进位。【进位的影响特别深,每次都是最快的想到。】

师:进位数一定要怎样?

生:加上。

师:这里面有进位吗?

生:有。十位

师:2+8=10,然后?进1。十位满十,向哪一位进1

生:百位。【教师板书: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师:还有吗?

生:借位。

师:今天学的是?

生:加法。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问问,如果数位没有对齐,就开始计算,出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不是,是先把数位对齐。

师:我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进位?还是?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那第二点呢?就是进位吧

生:是。

师:你摇头了,说说。

生:先从个位算起。

师:为什么第二点是先从个位算起呢?

生:没算个位,怎么往下算。

师:对这道题来说,需要注意的三点一起读,读完一遍后考考,看谁记住了。

生齐读。

师:闭上眼睛。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是?

师:对这道题来说,是这样的。大家真棒,只读一遍就记住了。现在请看,出示新信息。

师:又增加了什么信息?【玉泉小学还有学生396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604+396

师:什么数学问题?

生:共有学生多少人?

师:你会解答吗?练习本上写横式列竖式。【学生计算,教师巡查。发现一个错误的竖式计算。】

师【请错误学生读】:请读一下你的。

生:990.其余学生一阵嘈杂声。

师:咱们尊重每一个人的思考。板书学生算式。

生:错了。

师:说说你的想法。【又一个不发言的学生。已经是第5个了】

生:【声音低,有个别学生没认真听。其余不同想法的还要说】

师:听见了吗?我就没听见。谁来重复?看看课堂的倾听能力如何。看谁会听,课堂别人发言时一定要认真倾听。

生:他说个位没向十位进1.

师:个位为什么要向十位进1

生:因为满十了。

生:还有一个错的

师:个位错了,肯定还有错的。

生:他抄错了。

师:哦,抄错了,还能做对吗?做题首先得怎样?

生:看清楚,抄正确。

师:那你看看这个竖式计算时有没有注意到这三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注意了。】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呢?

师:那谁把你写的写到黑板上。【学生纷纷摇头】教师拿着板书,边板书边鼓励。你们和他的一样吗?看第三点是这样吗?先从个位说起吧。只写个0就行了。

生:不是。向十位进1.

学生依次说出,教师板书: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师:这样说怎样?麻烦吗?

生:麻烦。

师:那应该怎样说?

生: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师:真好,掌声送给她。你们总结的和数学家总结的一样呀,看,这是数学家总结的。真了不起。来,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后。师:闭上眼睛,想一下,看记住了几点。

师:记住三点的举手。记住两点的举手。再次重读。

师:还有一个问题:刚才算的结果有不同的,到底谁的对呢?应该怎么办?

生:检查

师:怎么检查?

生:重算一遍

生:用减法

师:把加数交换过来算一遍,行不行?

生:行。

师:下面考大家能力的时候了。练习本上的6道题。看谁做的正确。

【时间到,让学生带走。学生不肯,非要做完再走。少了课堂的小结。

观课后反思:

1.课堂时间分配问题

本节课的课堂时间主要集中于两个知识点内容:一是估算的再回忆。对于估算方法的交流,时间长,但效率并不高。存在遗漏:最快的估算方法是“看最高位”。然教师的课堂引领的重点感觉放在“合理性”上。合理性应该是面对生活实际情况时需要注意的。对于课堂中的练习题目需要的是“快速且合理”。没有点出真正的中心点。

二是规则的归纳总结。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引领学生从竖式计算中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是学生自我的归纳和总结,而非告知。难点在于第三个内容的突破上,学生清楚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这是故意设计的题目。但为何不是如此表达呢?如何用简洁的话语来进行总结?就需要让学生感知麻烦与简洁,在感受中调整、归纳。但课堂的意外就是学生对于几个注意项的先后记忆。为何是如此顺序,简单有了感知。

2.自我课堂教学行为问题

从观课中,发现自我课堂的教学行为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调整改变的现象:一是课堂的静心不够,或者说耐心不足。该让学生得出的内容自己总是不放心的以半句话的形式进行引领。三年级学生能力不强,但并不代表学生不能通过思考进行感知。教师的话语偏多,需要调整和注意。

二是课堂自我的重复学生话语现象比较多。课堂时间最少因此耽误5——8分钟。重复应该在课堂需要的时候,而非经常现象。以前的课堂中自我也发现如此问题,然现在课堂依然存在,需加强注意,提升课堂效率。

三是备课过程中还有一些疏漏。诸如:估算时可能会有的学生话语,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谨慎。每个问题的指向性需要具体、明白。备课还需细致。

四是学生做题时需要营造安静空间。教师谨记勿要喋喋不休的提醒、提示。一来影响学生安静思考,二来所谓教师的提醒学生其实并没有听。如果需要可以用悄悄话的方式个别提醒。

3.课堂学生学习状态

整体来说,课堂学习的学习状态还算不错。比起9月来强了许多。课堂的坐姿,课堂的课上表达,课堂的思考能力都有所进步,但也依然存在一些现象。一是课堂的不敢发言现象。课堂自己的爱好是提问那些课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容易出错的学生。因为唯有了解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才能做到课堂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但可能是学生长期形成的不敢表现,也可能是学习困难,或者是个性使然,怕他人笑话等因素。出现了课堂的不发言现象。需要激励和换种方式表扬来改变如此现状。

二是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与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设计还有着一定的联系。有趣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建立在曾有经验之上的,有成就感的课堂,学生注意力自然集中。

4.其它问题

其一是学生猜测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此节课也发现如此现象。

其二是课堂设计的容量偏大。导致需要引领的验算形式只是蜻蜓点水,未能深入。

其三是课堂的练习量不足。课堂的节奏不够紧凑原因导致。

其四从课后检测来看,本节课的效果并没有下课时的感觉好。全对11人,其中3人横式个别没写全。错1道的6人,2道的4人,3道及以上的4人。其中8人的错误是进位数没加。还存在抄错数和20以内加法出错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