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培”课堂实录系列: 《海燕》 杨小梅
(2011-04-20 16:20: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发现》 |
让学生的读书声响起来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海燕》
所用班级:沁园中学八(2)班。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杨小梅
教学目标:
反思:
《海燕》是高尔基的一篇散文,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文章是一组散文诗,作者撷取自然界中的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等壮阔而美丽的自然风物,塑造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借以表达作者深沉而又热烈的思想感情。
海燕形象是当时社会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层级激励过无数的革命群众。在今天,海燕形象可以赋予新的意义,即敢于挑战生活中的暴风雨、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强者,激励学生要做生活的强者,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所以,教学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海燕形象的基础上,读出新意,读出自己心中的海燕。因此,我将目标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把握海燕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和文章的深层内涵,从而获得生活、人生的启迪。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一)师生互动。
1.今天来到美丽的沁园中学,能和咱班同学共同学习,我很高兴。在没来之前我就了解到咱们班是优秀班级,,学习积极性特高。来到后看到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个个朝气蓬勃,人人精神抖擞。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你的快乐就是老师的快乐。虽然原先我们并不认识,但是我坚信:这节课会架起我们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会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老师没听清楚,大声说愿不愿意?
(二)激情导入
反思:
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向往,像巨大的磁石,是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导语一我设计的目的是想拉近自己与借班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只有学生在心中愿意接纳你,也许就向课堂的成功迈了一小步。
导语二是因为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反思:
三、自主学习、美文赏读。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三个任务来学习课文,我们首先应该来读课文。大家喜欢自己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呢还是喜欢听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生各抒己见。
师:举手表决。发现多数同学喜欢听读。追问——最喜欢听谁的朗读呢?
生:张静静。张静静同学站起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捧起课本、认真地看着课文,细心地倾听同学的朗读。并且思考——
生张静静读完后,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师:从大家的掌声里,可以看出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成功。有没有同学想对他的朗读做简要的评析。
生1:在读4-6段时没有读出对海鸥、海鸭、企鹅的嘲讽的语气。
师:那你可不可以给大家试试?
生1:有感情的朗读这三段。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如果让我们自己来读,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生1:高昂激动的。
生2:斗志昂扬。
生3:豪迈的。
生4:充满希望、自信。……
教师充分肯定之后引导学生应该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来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并思考——高尔基敏锐地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吹响了进军号角,请你在读了之后试着给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
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师也高声地朗诵课文。
师:我展示,我快乐。下面请同学们把最能体现自己朗诵水平的那一句或那一段展示给大家,看看谁读得最好?
生1有感情地朗诵: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生2有感情地朗诵: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师高声朗诵本段,学生也异口同声。
生3有感情地朗诵: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生4:……
生5:……
前后有十余人次站起来有感情朗诵。
师:我们大家一起高声朗诵末段——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师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来试着给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
生静静地思考,继而同桌相互讨论。
师示意时间到。
生1:不畏艰险的革命者。
生2:勇敢的革命先驱者。
生3:胜利的预言家。
生4:真正的英雄。
……
师:大家拟的题目都很有新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多做这样的尝试,会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反思:
四、结合文本,探究海燕形象。(合作探究)
师:请大家再一次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着体味它的表达的效果。
(生学习小组交流探究。)
约5分钟之后。
师:刚才老师在同学身边时,一个同学这样说——老师,刚才你怎么不叫我呢?下面就请这位同学先来展示。
生1:我赏析的是“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段它写出了海燕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并且写到了企鹅从侧面更烘托了海燕的形象。
生2 :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再加上4、5段,这三段把海燕和海鸭、海鸥企鹅做对比,从侧面对海燕形象进行烘托,更加突出了海燕精神。
生3:我赏析的是“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段文字用了拟人和反复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的勇敢无畏。
生4:我赏析的是“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段文字写出了海燕在困难面前的乐观精神。
生5:我反驳。我认为这段文字除了表现海燕的乐观精神之外,还表现了海燕对困难的不屑与轻视。
生十余人次站起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师依次在板书:乐观、勇敢、不畏艰险……
师:刚才大家分析得很精彩,海燕的形象似乎已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老师追问一句——你认为海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沉思。
师:要想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的关头,也有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生纷纷说: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师板书。
师: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先驱者。血肉丰满、气质刚正的海燕形象是在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的环境描写中得到了鲜明有力的展示。下面请大家一起捧起课本,充满激情地齐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海燕形象。
师生齐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背诵竞赛,请大家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看谁背得好?准备好之后举手示意老师。
(3分钟)
生十余人次站起来背诵,或段或句子。
师:这篇散文它塑造了海燕形象,歌颂了海燕精神。那么你认为,他在歌颂海燕的时候,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1应声而起:它坚信革命始终会成功。
生2:表现了革命者内心的坚定……
师: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自己也愿意做一只勇敢的海燕,在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和革命先驱者并肩作战。
反思:
五、拓展延伸,主旨探究。
师:在现代社会里,你觉得海燕还值得赞美吗?你觉得它还可以象征哪些人、哪些精神?如果让你做一只现实生活中的海燕,你应该怎么做?
生沉思。
生1:……
生2:……
生3:……
师:在家中,同学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来到学校,老师一句轻轻的批评,同学一声善意的提醒,有的同学心里就有点委屈,面对高尔基的海燕,你是不是汲取一点精神力量呢?
生异口同声:愿意。
反思:
六、课堂小结:
师: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经成为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愿同学们都做勇敢的海燕,在自己生活的天空里搏击风雨。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共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谢谢同学们。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