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
集体备课应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的备课组为实施单位,而不是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实施单位。因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统一,很难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所以,科学组建备课小组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备课组不必局限于人数的多少,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都可以组建备课组。成都教育学院的陈大伟教授说过,两个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最理想的沟通方式。相反,备课组的人数多了,教学竞赛的残酷性会使部分教师保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再者,人多会使部分教师有推辞、应付心理。此时,学校领导就需要考虑把他们分成两个备课组。只有一个学校就一个同学科教师,上级教研部门再安排校际集体备课,必定校际集体备课不便于组织。当然,一个学期安排一两次校际集体备课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只不过是校本教研的方式之一,我们不能对它期望过高。如果我们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靠集体备课来解决,那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我认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应少而精,一个单元抓住其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就可以了。教师的工作任务本身就很重,如果每一节内容都“细嚼慢咽”,无疑会激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支差应付。况且“教无定法”,一个艄公一条河,因教师的知识储备、个性特长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兴趣、习惯不同,我们也没有必要让教师按照统一设定的“圈套”去上课。
三、集体备课的方式
集体备课应该借用同上一节课的方法,每次集体备课只备相同的一课或一节内容。如果一个组人数较多,最多可备两课,一半人备这一课,另一半备那一课。只有这样,教师才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反复研究学情,提高备课质量。再者,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最多两个小时,不可能完成太多的任务。我们学校本学期把每一单元的每一节课都分配到人,集体备课时每一节课都要进行研究,老师们只是说说自己主备的一节课而矣,根本没时间讨论,效果很不明显。
集体备课应采用主讲人说课的方法:简析教材、阐述教法、说明学法、概括教学程序、推测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前人人写说课讲稿。集体备课时抽签决定主讲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讲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准备充分了,就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个人初备时,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弄清作者的选编意图,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其次,要研究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提出自己独到的设想和见解,并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主讲人说课时,不能只说怎样设计,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学校应杜绝打印说课讲稿,防止教师从网上下载现成的东西而不动脑筋。主讲人说课之后,其余教师要轮流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讨论、修改,形成一份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之后,任课教师认真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出个性化教案,上好一节优质课。课后,还要及时反思,分析成功与失败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以供下次集体备课时讨论。
四、集体备课的评价
集体备课应尽可能采用宽松的评价方式。活动的目的是搞好教研活动,而不是给教师量化打分。所以,每次集体备课之后,教师只要能够上交一份说课讲稿、一份个性化教案、一份教学反思即可。检查验收时,一看书写质量,二看修改的程度,三看备课的理论依据。搞一次活动,检查验收一次,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及时完成,不至于个别教师养成平时偷懒、最后弥补的习惯。集体备课的次数不宜过多,两周一次即可。最好按单元进行,一般两周可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每次集体备课,时间要统一,便于集中检查。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应重于书面材料的检查验收。
除以上所说,集体备课还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如果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能够经常深入集体备课第一线,老师们必将倍受鼓舞,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