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施新课改近两年来的情况看,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在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的教师的效果是显著的,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从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真正成功者不是很多,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
(二)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三)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生的集体发问“是不是” ?“是”,“能不能” ?“能” ,这种机械的回答。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现文章。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视线。
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角色的转换?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使他们要学,会学,学会?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容忽视的课题。下面就笔者调查和经验,谈几点看法。
第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为什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古往今来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走上人生旅途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揭示了课堂里主体与客体,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是老师不会教,学生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未代倒置的师生位置,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提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高度自觉。
第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每位参加课改的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门硬功夫。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在于他们与成年人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他们年纪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自觉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强。在课改过程中,许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当耳边风。不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有的学生根本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教师围绕预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自答、自释,则无法进行。教师只好重复旧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有的学生因此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法束缚,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不习惯,不适应。有的学生爱面子、胆子小,在老师鼓励发散思维过程中,不敢辩论,不敢发言,不敢交流,不敢实践,至使课堂冷冷清清,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教学法,自导、自演,独讲独释。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课改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达到预定的课改的目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的主导作用不能否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三,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让学生学习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是有用的数学。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如在学习“测量”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是否很想知道旗杆有多高呢?你能测量出它的高度吗?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得见的实例,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比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时,当师生共同五分钟的时间探索出结论后,我问学生:“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思考片刻,我在五边形内点一点,此时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立刻变成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因出了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四)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学习场所,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提高的权利,因此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面对全班全体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以优秀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相互启发,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提高。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是值得长期坚持与实践的好办法。当然也不是每一堂课教师非这样做不可,这就得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
(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困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六)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做到老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盘活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驰拼知识的大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相当大,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去研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和发展!
前一篇:小学数学类——《年月日》教学反思
										后一篇: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开放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