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山之石十——《观课议课的策略与方法》

(2006-05-11 16:14:32)
分类: 经典阅读

观课议课的策略与方法

节选自陈大伟的《怎样观课议课》

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正因为学生有许多有顺序的阶段,教才有这些阶段。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满足了某个阶段的要求,则教的这个阶段就可以不出现。例如,如果学生已经有了注意,则引起注意这个阶段就可以省去。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动激活原有知识,则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这一步也可以省略”

(一)              如何以学论教

观课议课的第一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习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1、              以学考查教。授课教师有自己的考虑和设想,有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教育价值观念和假设,就行为讨论行为很难导致教师行为的真正改变,而直接批评教师的学生观有问题又肯定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或为自己寻找理由。现在,议课是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讨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议课使教师意识到,自己付出的教育努力却导致了反“教育”的结果。这样,为了追求有效的教学,教师就可能自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2、              以学改进教。…….一般而言,教学活动的路径是: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的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以学论教采用反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追求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思考应有的教的行为,以次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

3、              观课的焦点。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焦点从教师身伤转移到学生身上,关注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4、              观课的位置。要做到以学论教,需要观课者选取能够直接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活动、精神状态的观察位置,也就是要座在学生中间。观课议课不同于听课评课,评课为了获得更客观的评课信息,主张在不干扰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收集信息。而议课为了实现以学论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它要求深入学习活动,探询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也只有深入到学生中间,才能围绕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话题和问题,才能使观课议课活动真正实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