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毁”人不倦

(2007-07-17 09:45:57)
    琼瑶的新戏《又见一帘幽梦》第一次起用了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一个台湾小生张晨光,当然,这次他是以老生出现的。这个演员之前几乎所有的戏我都是喜欢的,譬如《京城四少》 、譬如《情义无价》。
    可是这次我只看了几分钟就沉痛地发现,一部坏制作是可以毁掉一个好的演员的。
    让张晨光对着一个清浅造作一眼望到底的女子深情款款和让方中信对着一个既白纸又白痴的女孩痴痴迷迷使这部戏完全失去说服力。
    演戏的悲哀在这里,一个好的演员没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徒唤奈何!
 
    我一直很服膺一句话:好的制度让坏人做好事;
    坏的制度让好人做坏事。
 
    嘿嘿,貌似前后文不搭嘎。
 
    黑砖窑事件印证了这句话。
    此事件更进一步突破了人的道德底限,一个坏人可以坏到什么程度,不是有底限的善良的人们可以想象的程度。而是无限坏~~~
    像那些偷孩子骗孩子的人,
    像那些卖孩子,送孩子去黑砖窑的人;
    像那些抓住逃跑的孩子再把他们送到黑砖窑的警察;
    像那些把解救出来却暂时没有家长领走的孩子再送回黑砖窑的警察。
 
    一般而言人们容易有一种思维定式。
    像“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送到警察叔叔手里面”的警察;
    像“有困难找警察”里面的警察;
    我们会把他们自然设定为古道热肠的警察。
    这个职业角色设定于是成为正义的化身。
    那么我们提到这个字眼容易感觉到温暖。
    可是面对一次又一次把孩子送入魔窟的警察,
    我们又该怎么自然设定他们?
    恶魔还是恶魔的帮凶?!
   
    我们以后都要怎么设定这个职业角色?
    他们到底是正义化身还是恶魔附身?!
    提到他们人们将感受到温暖还是寒冷?
 
    制度在纵容他们?
    信仰缺失让他们无法无天?无耻无畏?
    是什么?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道德已经不再有振救的力量。
    我们惟能仰仗制度的约束,一个好的而非坏的制度。
    合理的而非荒唐的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