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博客里为什么冒出了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选刊》开栏语
博客的初衷是为了宝宝的出生,宝宝的爸爸一直觉得手握笔杆的妈妈尤其应该为孩子写点什么,但是妈妈太懒了,爸爸常常鞭策效果并不见佳。妈妈无非拿几页宝宝日记糊弄爸爸。一直到爸爸投妈妈所好申请了博客,做妈妈的才勉为其难表示不能让博客老空白在那里(尽管还是过了将近两个月才开始填充它)。 唉,最好的时候都 过去了。 最有写字能力写字情绪的时候偏偏都过去了呵。 以前最有自信的,偏偏到了现在愈发有拿不出手的感觉了。 这,悲哀。 过了一段写博客的日子,渐渐觉得力有未支。 因为不以为这是个有说服力的事情,渐渐不以为。 昨天翻起尘封很久的存书看,忽然生发如此一念。 《台港文学选刊》很惨烈地停刊,而我在这里,很希望它可以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活。 我想到和我一样热爱这本杂志的好友S一起做一个《台港文学选刊》博客。并且我相信她也会很有热情。其实很有必要单独申请个博客的。但是在我还没有和S做完全的沟通之前。我乐意让它先寓居于此。 台港文学(当然还是要把海外华文文学一并涵盖进去,只是用台港文学以偏赅全看来要疏朗一些,并且海外华文文学中,最有影响力最蔚成大观的说到底还是台港文学。)是我从有读书的习惯开始就最为钟爱的。 很庆幸,这个最初不是琼瑶(并且譬如琼瑶譬如姬小苔,我觉得就像看类似《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一样,它们好看,但是不可以作为一种精华的代言。我这个意思是说,琼瑶也好看,也是台港文学,但是我说到台港文学时,仍然还是把她绕了出去。就像我觉得韩剧经典,我一定说的是《爱情是什么》、是《澡堂老板》、是《看了又看》、是《人鱼小姐》……而非《冬季恋歌》、《夏日香气》)。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家里放的一本杂志,是不是人民文学,我不知道,那里面有聂华苓的《千山外,水长流》。我读初一的时候,不经意从同学手里读到一本《台港中青年女作家作品选》(这书名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很多年后我凭着稀薄的记忆努力的寻找,以至于竟然可得),读到康芸薇的《东风飘飘》,一种迟日丽丽江山寂寂的温和意思,那时我不能不会用任何文字形容,我只是被那种温淡忧伤愁怀俚绪的美丽魔魇,一魇经年。 对于什么情景下从什么人手里竟然读到那样的作品,现在我已经无从追忆。只是我确定那时我没有留住的意识,我不知道那样的温好也会是绝唱,会以大音稀形的方式极其有限的存在。 惊鸿照眼又风流云散。 我不能恨我竟任它散,我只能感恩,我竟有幸一顾呵。 我录那里的一阙不完全词在这里吧,看可会折服了今时今日的读者,缺乏了特定的情境,会失色吧。 等等,等我的记忆连片完整…… 是—— 留春不住由春去,明岁春又来,烟花待修剪,切莫怨东风,东风正怨侬。 再后来我从校图书馆读到了钟晓阳(我曾经问,如果不还书会怎样。末了还是还了书。多年以后竟然在书店的旧书处理中惊见同一个版本,老天垂怜)。 再……好了,这些我我我的东西可以暂且打住了。 知道《台港文学选刊》的存在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了。最初读到的却是由学校阅览室折价销售的1983\1984年代的过期杂志。那时装帧还很老土,封面都是傻气的美人头,但其中作品莫不令我惊艳。随后开始购买这本杂志的漫长生涯。直至今时今日杂志的肉身消亡。这个阅读的过程,我认识了——太长的名字罗列,这是个很难为的过程,也许在以后的推介过程中一一呈现吧,这里,暂且省略了。
前一篇:他的小嘴撇撇着
后一篇:儿子的玩具和老妈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