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汤一介先生的博客。
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想起网络以及媒体上不断容易因为新旧文化、中外文化、土洋文化甚至男权女权文化等等引发很多无谓的论争。我觉得很简单,借用汤先生引费孝通先生的16个字化解这些论争试看呢?是否顿觉豁然开朗?
费孝通先生在文化问题上提出一个观念,叫文化自觉。他说,每一个民族、国家对自己文化的来源、历史发展、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发展趋势要有自觉的了解。我们既不复古,也不全盘西化。他概括了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各种文化要知道自己文化的美,要学习展现别人文化的美,美的文化要放在一起共享,这样就天下大同了。
做妈妈以后不时看一些关于早期教育的文字,也关注一些早教机构,发现很多早教机构都开始了“国学”的提法。一方面与一些早教机构由重视传统文化的台商投资有关,一方面这也代表一种风潮。
对于国学的倡导,汤先生另有一段话:
为什么要重视国学?道理非常简单,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在文化传统。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而使它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国家民族才有生存发展的良好基础。
放弃为论争而论争的话,这些个了然就很够了。
汤一介,中国哲学家。
1927年生于天津,湖北黄陂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
汤一介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进士;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他的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汤一介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接触很早,并且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