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常理出牌的安娜
标签:
图片体育杂谈 |
北京时间7月25日,东京奥运会迎来了自行车女子组公路赛,本届公路赛全程是137 公里,比赛虽然没有像男子组那样有攀爬富士山的艰辛,但爬升路段达2692米的赛程,仍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挑战性。
经过3小时52分45秒的激烈角逐,最终,奥地利选手安娜·基森霍夫成为本届奥运会最大黑马,获得女子自行车公路赛冠军,荷兰队老将爱尼米克·凡威劳顿获得第二名,意大利选手艾丽莎·隆戈·博尔吉尼获得第三名。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当荷兰选手凡威劳顿以明显优势冲过终点之后,她高举双手庆祝自己夺冠,但这时候教练跑过来对她说:“亲,你不是冠军,你是第二名。”凡威劳顿听后顿时一脸蒙圈,因为她怎么也不敢相信,怎么可能有人骑的比我还快。
“我领先骑行了十几公里,前面压根就没有看到过人啊?”
但事实和她想的并不一样,因为在她高举手庆祝的一分多钟前,已经有一位女选手率先冲过了终点线,这位女选手就是今天的主角安娜。
安娜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经验丰富的荷兰队几乎对这个人一无所知,要知道荷兰队的四人组,在过去的两届奥运会比赛中,斩获了9个世界冠军,也是这次夺冠的最大候选人。
在现在的竞技体育比赛中,情报完全都是数字化,在比赛准备阶段,大家会把对手的优势特点拿出来分析,并实施合理的技战术安排。但这位新的世界冠军安娜,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荷兰队的研究名单上,那么这个安娜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安娜全名叫安娜·基森霍夫,来自奥地利,她并不是一名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她是一名业余选手。安娜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没有教练、没有团队、没有队友,妥妥的三无“产品”。作为奥地利自行车运动员的唯一代表,她凭借一己之力,为奥地利赢得125年以来首枚自行车比赛金牌,并刷新了自己的人生纪录。
安娜既然不是职业运动员,那她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安娜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数学博士后,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做研究员,研究的方向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人家可是一个妥妥的学霸,自行车只是她的业余爱好而已。
说到这里,我甚至怀疑,安娜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奥运历史上所有获得金牌的选手中,学历最高的一位。那么这个前途无量的数学家,这个发表很多顶级论文的博士后,怎么和奥运扯上关系的?
安娜从小就喜欢运动,在剑桥读书时,她是学校铁人三项赛俱乐部的活跃成员,然而一次受伤,限制了她在跑步方面的发展,迫使她不得不停下脚步,尝试其他运动项目。慢慢的,她发觉自己对自行车运动情有独钟,尤其钟爱长距离骑行。
2020年,安娜以业余选手身份,一举夺得了奥地利国家公路赛和计时赛的冠军,并在世界锦标赛的计时赛中排名第20位。因为她是业余选手,只能以个人形式申请参加奥运会。她没有教练,没有团队,甚至,没有国家的支持和补贴,完全靠“单打独斗”出征奥运。
为了这场巅峰决战,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做了精细化的准备,从营养、设备、训练到战术全部是自己制定。计算自己体能支撑的距离,计算每一种食物的营养度,计算自己的设备和战术的匹配度,计算自己对东京气温的适应度,制作体温超过38.5°时的反应表,计算137公里赛道上所有的一切可能……别人都是用团队、用财力准备比赛,而她能用到自己的只有大脑和刻苦的训练。
比赛一开始她就发力突围,和大部队拉开了差距,进入爬坡阶段,领先人数开始分化,但安娜还属于第一集团。在距离终点40公里的地方,安娜再度发力,将其余的人远远的甩在后面,这一战术被评论员笑称为“奥运会公路赛车史上最大胆的战术”
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人都知道,自行车运动员一般都是团队作战,集团作战,不接近终点不会轻易冲刺,但安娜这个数学博士后却与众不同。这是一头不走寻常路的独狼,她的单打独斗,她的不按牌理出牌,她的百里疯狂奔袭,她的独辟蹊径,最终让她产生了极大领先优势。以至于在她身后的荷兰选手都看不到她,还以为前面没有人。
事实上,在这次女子组参赛的67人中,最终完成比赛的只有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的参赛选手,因为各种原因中途就退出了比赛。就是在这么艰苦的赛程中,安娜如同一匹黑马一样,杀出一个冠军。说句老实话,看到她激情四射的冲刺画面,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个独行侠,用纯粹、坚定、自信,给所有选手上了一堂最经典的比赛战术课。
赛后在接受采访时她说:“她本来没有想过能夺冠军,她只是想骑进25名就很知足了。”
说到这里,故事本应和其他励志故事一样,冠军们接受各种赞赏和荣誉,尽可能在聚光灯下展示自己的高光时刻。然而夺冠后的安娜很快就飞回了奥地利,只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片刻后,就又回到了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工作岗位,恢复了自己研究员和讲师的工作。
奥运冠军的身份不会改变她的生活,她继续过着远离聚光灯的状态,安娜不是为了国家荣誉,也不是为了奖金地位,她希望她的故事能够激励其他人,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做适合自己性格的事,遵循自己的本能就好。
亲 爱 的 朋 友
您的关注就是对老兵的最大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作者简介:北京人,1964年出生,祖籍辽宁丹东,网名“北京老兵”。1982年10月入伍,198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5年进入广州解放军体院学习。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分校学习新闻,1990年在央视体育部实习,参加过亚运会的转播工作。2005年起,在新浪博客上闲暇写作、摄影、随笔上百篇。2019年开始,在公众号发表文章,欢迎您关注我的公众号”迟暮斋“,感觉和您的口味,就用手指点亮“在看”支持北京老兵。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