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老兵53
北京老兵5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012
  • 关注人气:7,5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陲日记|离家

(2020-04-20 16:38:35)

 

边陲日记|离家
【1】 1982年10月,人大附中六位新兵在海淀武装部整装出发。左起:刘卫东、李杰、刘小川、朱大庆、韩学锋、陈敬。


零点三十七分,T61次列车一声长鸣,火车慢慢地驶离了北京站。站台上,车厢里,送行的人群和即将离家的新兵,就像是被汽笛捅炸了窝的马蜂,立刻骚动起来。有的人在大声疾呼自己亲人的名字;有的人隔着车窗,紧紧拉着自己亲人或同学的手,依依不舍地随着火车向前奔跑;还有的人声音哽咽着喊:“尽快给家里来信——好好注意身体——别让妈惦记……”。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送行的人们,拼命地挥着手与火车赛跑,直到跑到了站台的尽头,才止住了飞奔的脚步。

我趴在车窗旁,眼睛一刻不停地向外眺望。深夜的北京城,景色更加美丽迷人,一串串的霓虹灯,把古老的北京城,装点得灯火辉煌富有魅力。虽然城市里是一片灯火阑珊,但胡同里、当街上,却很少可以看到行人的影子。喧闹的四合院,居民们早已进入梦乡。寂静的城市里,只有T61次列车,在不知疲倦地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渐渐地,灯光稀少了,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了。直到这一刻为止,我才真正地感到,新的生活开始了。

车厢里热热闹闹,新兵们没有一点睡意,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头一次出远门。带兵的排长将我们安顿好后,每人发了10块钱,告诉我们:“这是这个月的津贴费,自己保管好啊,到了部队就不再发了,再发就要等到下月3号。你们这批兵很有福气,刚一当兵就赶上了津贴费涨钱,去年的兵还是8元钱,再早,我当兵时才6元。国家给我们军人的待遇越来越好,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大的变化,希望大家到了部队安心服役。”发完了津贴费后,这一夜,就再也没有见到带兵连长和排长的影子。

我收好参加革命后的第一笔收入,今后的日子,就要靠这10块钱来打点了。 

凌晨三点多钟,我实在困倦,歪在椅子上打起盹儿来。这些天,我没有一天能睡上一个完整的觉,身体极度的透支,可三个人挤在一条座椅上,只能是头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迷瞪一下。唉!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在家千般好,出外一日难呀!边陲日记|离家【2】1982年10月,人大附中报名参军的四位体育生即将离开北京,在母校与全体体育老师合影留念。前排左起:刘小川、韩学锋、黄敬泽、黄海涛、朱大庆。中排左起:柳军农(老师)、闫桂花(老师)、王乐义(老师)、李连江(老师)、白守春(老师)。后排左起:汤建民(老师)、程贤明、(老师)、鱼洪、郭伟、李杰、毕可良、郑昕(老师)、张晓柱(老师)。


“快看啊!天亮啦,要日出了。”不知是哪一位精神头这么大,才凌晨五点多钟,就耐不住性子,把大伙儿从睡梦中吵醒。大家把视线投向窗外,车窗外面还只是蒙蒙亮,火车行驶在华北平原上,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冬小麦,偶尔出现一行行的防护林。

“东方红,太阳升……”伴随着《东方红》悦耳的音乐声,车厢里开始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中央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联播时间。今天的新闻有……”这普通而又熟悉的声音,今天在火车上听起来,却让我们倍感亲切,必定这是来自北京的声音。

“旅客同志们,火车就要通过黄河了。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它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称其为‘母亲河’……。”列车的播音员,用她甜美的嗓音,向列车上的旅客介绍着古老的黄河。             

“这边,在这边呢!”“唉,水怎么都快干了?并不像《黄河大合唱》中说的那样汹涌澎湃啊?”新兵们全部挤在窗户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浑黄的泥水,死沉沉的,就像是一个大泥塘,静静地躺在我们眼前。河道有些地方已经干涸,还有些地方种上了庄稼。

“现在是枯水期,到了夏天水就大了。”接兵的周排长走了过来,算是解答了新兵的疑问。边陲日记|离家【3】1982年10月,即将离开北京时,在母校操场与高中三年制的校队同学合影。前排左起:郭伟、毕可良、李杰、鱼洪。后排左起:刘小川、韩学锋、黄敬泽、朱大庆、黄海涛。


火车匀速通过了黄河大桥,车窗外面又是大片大片的平原,时不时地冒出几棵白杨树,在我们的眼前一晃而过。三三两两的社员,扛着锄头,走在田间地头,时间长了,窗外的景色不免使人感到了乏味。车厢内明显比刚上车时平静多了,新兵有的在打牌,有的在写着什么,更多的人是在寂寞无聊中望着窗外发呆。 

“旅客同志们,下面我们为即将奔赴云南边疆的北京新兵们播放一组歌曲。请听,《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正在大家百无聊赖的时候,列车上的广播里,开始播放悦耳动听的歌曲。

这歌曲我们听过无数遍,今天却感到格外与众不同,它一阵阵地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请听,《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就要出发。你不要悄悄的流泪,你不要把儿牵挂……”

李双江略带沙哑、撕人肺腑的呼唤,终于感染了车厢内的每一位新兵。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受控制地,顺着新兵们的脸颊潸然而下。

北京有句老话儿讲:山上的猴,招不得头。这话一点都不假,只要在这种时刻有带头流泪的,所有人的情绪就会来得更加强烈。此时此刻的车厢里,完全沉浸在一片伤感的泪水之中。大家毫不掩饰地让眼泪尽情地流淌,尽情发泄自己的情感。

“嘿!瓷气。关上吧!别听了。”车厢头里,有一位北京19中的新兵站起来向我示意。这时,我才注意到,就在我的身边,有一个白色开关,这大概就是车厢扩音器的开关吧。我伸手扒拉了一下开关,音乐声嘎然而止,喇叭里那催人泪下的歌声,立刻消失。新兵们呆呆地望着窗外的田野,车厢里再也听不到喧闹声。边陲日记|离家【4】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图片来源网络)


火车到达汉口车站时,已经是深夜10点多钟,列车上的播音喇叭又响了。“旅客同志们!列车马上就要通过武汉大桥了,请大家把窗户关上。”

“关上窗户!”带兵的周排长来到车厢里,招呼大家把窗户关上。大家不解地问:“周排长,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要关窗户?”“要过桥喽,这似龟腚(规定)。”周排长用湖北话向新兵们做着解释。

忽然,车窗外面豁然一亮,眼前出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大桥,用气势磅礴高大雄伟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大桥横跨在滚滚的长江之上,明亮的桥身,一眼望去看不到头,有如插入黑夜里的一把亮剑,直指长江南岸。

“要看到长江了!要过桥了!”新兵们兴奋地呼喊着,再次拥到了窗户前,都想争先目睹这世界第三大河,以及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称的武汉长江大桥。车厢里又重新掀起一片沸腾,尽管带兵的排长大声招呼:“关窗子!不要把窗户打开。这似龟腚!”可谁又愿意错过,近距离俯瞰长江的好机会呢?

列车从桥上徐徐通过,由于天黑,滚滚的长江水没有看得太清楚,但可以清晰地听到,江水冲击桥墩发出汹涌湍急的声音。长江确实名不虚传,宽阔的江面,火车足足用了十分钟才通过整个大桥。

“老兵辛苦了!”不知是谁,向桥上站岗的哨兵打了声招呼,哨兵微笑着向我们挥着手,我们大家都同时把手伸出窗外,与桥上站岗的哨兵招手致意。这种感觉,让我们头一次体会到,天下军人是一家。边陲日记|离家【5】1982年10月,来自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八一中学的六位体育生合影。前排左起:李强(八一中学)、王笑石(北大附中)。后排左起:韩学锋(人大附中)、李杰(人大附中)、刘小川(人大附中)、朱大庆(人大附中)。边陲日记|离家【6】1982年10月,离家前,我和父母、弟弟、妹妹一起在海淀武装部合影。边陲日记|离家【7】我和亲朋好友一起在海淀武装部合影。

边陲日记|离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