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我按照头一天约定,去草场门某军队干休所,看望父母亲在27军的老战友于竹青叔叔及其夫人毛阿姨。
于叔叔是27军79师235团(济南第一团)的老战士,今年86岁了,虽然曾经中风行走不便,但气色精神还好,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

83岁的毛阿姨身体非常健康,依然很健谈。我母亲在世时,因工作单位和住家就在附近,经常来于叔叔家串门,有时候一聊起27军的往事就是一上午,中午就在于叔叔家吃便饭,像一家人一样。

我父亲1978年去世后,母亲调动工作从昆明来到南京,贴身带着小弟弟到南京安家,困难可想而知。那时老战友于叔叔毛阿姨给了母亲很多帮助。以前我每次来南京出差或探亲,母亲都要带我到于叔叔家看望二老。如今母亲走了12年了,见到于叔叔毛阿姨,就像回到自己母亲家里一样亲切。

二老与我母亲都是胶东老乡。衷心祝愿二老健康长寿!

于叔叔的女儿江平,原来与我小弟弟在一个单位,后来去深圳闯世界去了,至今仍在经济特区工作。

我小弟弟性格内向,母亲走后弟媳还与老人有来往,但自从弟媳前年因病去世后,小弟弟几乎与所有住宁老人断了交往,以至于叔叔毛阿姨都不知道他媳妇去世及生病的事情。他们都很关心晓武的近况。看来今后联系这些老人,都要靠侄女了。

毛阿姨给我和于叔叔拍的合影,因手抖拍糊了。

还是请家中的小时工拍得好。

毛阿姨一定要留我在家里吃饭。我也没推辞,高兴地陪着于叔叔喝了泸州老窖,还吃了饺子。

四菜一汤,俭朴实在,体验了离休老人恬淡平和的生活,吃得很舒心。

当天晚上,我在所住宾馆会见宴请了多年不见的小姨夫妇。小姨是我母亲的表妹,只比我大9岁。但从小给我印象很深。1957年7月父亲调动工作去北京,当时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和大弟弟,腹中怀着小弟弟先期搬家去了北京,只剩下我和父亲,等候放暑假第二批赴京。父亲时任军事学院战史系政委,要与学员同行;我因为在琅琊路小学上一年级,正准备期末考试。母亲担心家中只剩我一人,无人照顾,就请小姨住在我家,陪我住了两个星期。每天都是小姨招护我作息食宿。小姨父是广东人,厚重沉稳,曾经的老兵,原在华东炮兵工程学院当保卫干部。1974年我父亲来南京养病期间,对父亲无微不至地照护。如今他也是76岁的老人了。

小姨曾患有严重的肠道疾病,怀疑肠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全靠小姨父自学灌肠每天在家为小姨治疗,经过多年精心照料,使小姨
彻底恢复了健康。看小姨红光满面哪像从前的重病号?真要感谢小姨父啊!下午,他们的儿子、我的表弟林江就来宾馆看我,因工作没能留下一起吃饭。他们的女儿、我的表妹林峥一直孤身在深圳打拼,早已是能干的企业中层主管了。

人间最重是亲情。怀着感恩的心情,深深祝福小姨一家平安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