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老川陕公路的踪迹进入陕西,夜宿秦岭太白县

标签:
寻访先辈革命路教育 |
分类: 寻访先辈革命路 |
73年前,父辈们从万县步行到广元,后乘了一段汽车到达川陕边界的临江(我问老乡,怎么地图上找不到临江?老乡讲,你说的临江很可能是陕西宁强县,就在省界对面),现在川陕边界108
国道连接点叫“棋盘关”。
这就是老乡房后的老川陕公路旧址。1938年,父辈们很可能是从这里下汽车,离川入陕继续步行往延安。
万州——延安自驾行经过一周奔波,终于在今天上午9:45离开了四川地界。图为出四川时反身拍摄。
我们先后经过勉县、褒河(褒城)、留坝,最后才在晚8:00到达秦岭深处的太白县。
武侯墓门前一株1700年的古柏。据导游介绍,诸葛亮54岁去世,当时为纪念他栽了54棵柏树,至今仍存22课。
诸葛亮坐像,导游说,你看他像不像唐国强?当年拍《三国演义》电视剧,导演就来此殿按此像寻找演员的。
诸葛亮坟山上后来长出一株黄果树,相传是他夫人黄氏与其终身厮守。
武侯墓素有“真墓不假,假墓不真”一说,原来在诸葛亮坟山西南还有座假武侯墓,是清代一官员后修的。
诸葛亮坟墓后有两株高大的桂花树,乃当地老百姓为表达对诸葛亮的爱戴所栽,相传也有1700年之久。
导游介绍,这条甬道是1935年老川陕公路的旧线,1937年迁到武侯祠门外大街。我们惊喜短短几天竟第四次得到川陕公路的有关信息。先辈们当年正是经门外那条路步行去延安的。
比真城小三分之二的古城楼,矗立在武侯祠中央,上演着《空城计》这一千年绝唱。
武侯祠院内钟、鼓楼的位置与其它寺院截然相反,原因是诸葛亮的住所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南朝北,永不忘匡扶汉室、北伐中原的重任。
院内有块碑记载着历代官员捐资修建武侯祠的记录,其中“左宗棠捐银500,丁宝桢捐银100”。
武侯祠后花园中的琴亭,是诸葛亮平日抚琴消遣之所,居于亭上可远眺院墙外的汉江,帔巾堓蹟,心旷神怡。
武侯祠内一幅对联:北魏遮秦山蜀风高奏出师表;南阳阻襄水汉柏长嘘梁父吟。
对联:帝佐才何处得来帷幄运筹一卷素书宏佐治;神仙福几身修到山林隐逸千层紫柏映仙踪。
留坝张良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