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陈、罗两家后人回故乡荣昌寻访先烈旧踪的日子。上午8:20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行驶,10:00前就看到了高速路出口的标记。陈寄宇后人17位、罗义淮后人2位,还有王方名长女王小芹陪同,5辆车疾驰家乡。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对我们这次还乡活动格外重视,在明珠宾馆门口张贴着大红底色的鲜明的宣传标语,既有当年川东七君子的革命简历,又有以先辈当年诗作中豪言壮语概括的英雄精神,还有我们这次“寻访先辈革命路”活动的目标宗旨。

县武装部郭部长亲自到高速路口迎接,一行人在县党史办副主任文定康陪同下,先参观了县建设规划馆,接着游览了濑溪河上的观音桥、狮子桥、昌州故里、海棠公园。

濑溪河上观音桥,是明清年间的古建筑,圆拱桥下是漕运粮道的必经之所。

濑溪河上另一座桥叫狮子桥,起源于宋代,桥上石板风化严重,凸显历史的沧桑。

与外甥女(青年企业家)在新建的高档住宅区“昌州故里”留影。

荣昌盛产著名的硬梗海棠,可惜海棠花刚刚榭了,七先烈的四位后人在海棠公园留影。
游览之后,县政协李君成主席在宾馆热烈欢迎我们,并与大家亲切座谈。他介绍了近些年荣昌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全县干部群众,振奋革命精神,明确工作思路,经济突飞猛进,国民生产总值取得了重庆22个县级区划第二名,受到市领导和人民群众高度好评。

县委县政府大院内绿树成荫,图为已生长了数百年的黄桷树。

陈寄宇烈士的故居在著名的路孔古镇(重庆四大古镇之一)。午饭后,我们与陈寄宇后人先去游览古镇,接着去寻访位于妃子桥的陈氏旧居。84岁的老哥陈明德十几岁就离开了故土,他兴致勃勃地领着十几位儿孙,仔细寻找儿时的记忆,可惜已认不得自己的故居了。

84岁老人陈明德大哥带着儿孙重游路孔古镇,对哪里变化常常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水牛下桥,好一幅田园景致。

水车常转,又一片幽静天地。

路孔镇烟雨巷,相传明末为抗击元军进犯,七位女英雄在此死守硬拼,全部壮烈殉国。

镇内赵氏宗祠,供奉着不少赵氏名人和解说文字。其中有一条印证陈寄宇烈士在参加革命前就因反对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而被捕入狱20个月的珍贵史料。

妃子桥陈寄宇烈士故居大门,早已破旧得无人居住。就在这间屋子里,陈寄宇后人向我们介绍了墙壁上残留着烈士的手迹:“我们要时时刻刻自强不息地做去”。但现在仅依稀可见“我”、“时”、“自”三个毛笔字(前些年可辨认的字还多些,现在多数都脱落不见了)。正是:先烈残迹犹在壁,自强不息催后人。

陈明德老哥在屋子里仔细寻查,一再说这不是我住过的房子。
临了大家在陈寄宇烈士故居前合影留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