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省钱太阳能住宅来自德国

(2007-11-16 00:34:02)
标签:

it/科技

太阳能

德国

巴斯夫

3升房

史上最省钱太阳能住宅来自德国史上最省钱太阳能住宅来自德国史上最省钱太阳能住宅来自德国
 
    备注:我的博客文字,先不论文字质量如何,但始终坚持原创。这一次,我要转载我的同事朱敏在前往德国采访之后,为XJB《地球周刊》撰写的一篇报道。原文标题为“‘3升房’为供暖账单打1.5折”,链接是: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dqzk/2007/11-04/021@090805.htm 当天,我负责编辑这篇稿件,感觉它值得一看。我将其转载到我的博客上后,改了一个标题,有点“耸人听闻”。
 
 
             史上最省钱太阳能住宅来自德国
 
    窗户上披着簇簇鲜花,这是老宅子的习惯,也是新房子未曾遗弃的传统。走进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工作人员引领的路德维希港一处老宅子时,凑在一起晒太阳,喝着啤酒的德国老人们冲着前来参观的中国记者们微笑,摆手,大声招呼。这里的老宅子可能比一些老人们还要年长,“差不多已有70岁高龄”;它们接受了一系列前沿环保技术的改造,由此焕发“第二春”;它们的名字很古怪—————“3升房(3-Liter house) ”。
 

  新房子少走弯路

 

  与老人们畅饮啤酒的火热劲相比,德国天气堪称谦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然而,这并不表明德国居民为房屋供暖掏的是一点点小钱。德方工作人员称,德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基础能源产品,要被住宅供暖消耗掉。很长时间以来,德国旧式公寓每平方米每年消耗逾20升燃料用于供暖。住在其中的房客“很痛苦”,金额高昂的供暖账单让他们头疼不已;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太多燃料用于供暖,将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糟糕状况渐成往事,老宅子经过改造,焕发新的生机;新房子依赖“后发优势”,少走了弯路,以长远眼光来衡量,它所采用的环保技术,会降低居民日常生活的综合能源支出。它们拥有统一的名称—————“3升房”,意即“房屋每平方米单位面积每年消耗3升燃料用于供暖”。

 

  屋内瞬间“春暖花开”

  “3升房”采用了经过创新的隔热通风复合系统,新鲜空气由外部进入装置后,与一部分试图外出的热空气相互“切磋”,再进入室内各个房间,保证居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天然而清新。整座建筑的屋顶铺上由Neopor泡沫材料构成的隔热面板,它含有如一颗香米大小的石墨颗粒,拥有极强的反射热辐射本领,夏日可以拒绝阳光闯入屋内,避免室温蹿升;冬天可以防止屋内的热气溜出户外。

  窗户往往是整座建筑的眼睛,而“3升房”的窗户更似心脏,它有三层玻璃,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赖。与屋内相处得最亲密的玻璃抹有不易为肉眼察觉的金属涂层,可以导电。待其通上低压且无碍于人体的电流后,这一层玻璃随即化身为散热片,让整个屋子瞬间“春暖花开”。每一层玻璃间充满惰性气体,其导热性能弱于空气,有效防止屋内热量“胳膊肘子往外拐”。最靠外的玻璃涂有反射层,竭力阻止屋内热量“出逃”。

  “3升房”对太阳能电池板极为器重,它是整座建筑的“脑袋”。屋顶上的太阳能板群吸收太阳光,用来发电,电能随之进入市政电网,由发电所得收入来填补建筑取暖所需费用;屋侧墙壁上悬挂的太阳能电池板,则服务于日常家居生活,例如用来洗澡的热水。

 

  供暖开支大幅降低

  2001年2月,德国通过新节能法案,其中规定:新建筑物须达到“7升房”标准,即“房屋每平方米单位面积每年消耗不超过7升燃料用于供暖”。瞅准机会的巴斯夫公司率先将路德维希港一栋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改造成低能耗住所,结果“用力过猛”,实际能耗标准远优于德国国家标准,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改造前的七分之一,“3升房”历史由此开始。

  对此,德国巴斯夫公司所属房地产公司执行主管马蒂尔斯·亨塞尔博士(Matthias Hensel)表示:“我们已借助‘3升房’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基础。经过现代化改造的老房子,既有商业利益的考虑,更有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感,它提高了德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欧洲,‘3升房’也堪称璀璨夺目的房产案例。我们的行动已表明,老房子可以进行经济实惠的现代化改造,达到节能目的。”

  对于德国民众而言,住宅大幅节能可让他们不会一看供暖账单就头晕,那么“3升房”在账面上究竟有多大优越性呢?由德方提供的资料显示,“以100平方米的‘3升房’房间为例,每年的供暖开支由1400欧元减至200欧元。”

 

  基础工作重在保温

  谈及“3升房”环保技术,亨塞尔博士有太多自豪之情需要倾诉,听得出来,他非常看重“专利”和“专有技术”。据其透露,“3升房”的基础工作重在保温,“我们首先对墙体进行保温处理,外墙和地下室顶板,均铺设厚度不等的银灰色保温板材,这种性能优越的隔热保温材料中含有红外吸收剂Neopor,这是我们的专利产品。”。

  亨塞尔表示,“3升房”内墙藏有储备能量的隔热砂浆,其10%—25%的成分为蓄热石蜡。通过石蜡遇热吸收熔融、遇冷释放热量的调节作用,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平均22摄氏度,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这是专有技术。

 

  上海一小区正试点

  德方工作人员介绍说,仅以德国为例,目前约有2400万套房子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而最近数年的每一年,实际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房屋为60万套,其中仅有20万套“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有一些居民对房屋的现代化改造有一种误解,以为重新粉刷一次环保油漆,换换门窗,或是把屋顶整饬一番,就算是彻底进行现代化改造了。对环保技术的认识不够,阻碍了“3升房”在德国国内的进一步推广。

  鉴于地理位置接近,德国“3升房”项目在欧洲的推广工作并未出现大的波折。如果离开欧洲,“3升房”项目会有多大的市场呢?负责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德国巴斯夫公司中国籍经理刘晨宇称,“3升房”已在上海一个小区进行试点,在北京的项目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批。

  “3升房”项目凝结着德国环保技术专家的心血,在其看来,尽管造价不菲,然而这是在为未来投资。“3升房”宣传册上引用了《小王子》作者、法国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的一句话,“对于未来,你要做的并非预测,而是使之变为现实。” 采写/记者 朱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