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太阳能德国巴斯夫3升房 |
新房子少走弯路
与老人们畅饮啤酒的火热劲相比,德国天气堪称谦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然而,这并不表明德国居民为房屋供暖掏的是一点点小钱。德方工作人员称,德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基础能源产品,要被住宅供暖消耗掉。很长时间以来,德国旧式公寓每平方米每年消耗逾20升燃料用于供暖。住在其中的房客“很痛苦”,金额高昂的供暖账单让他们头疼不已;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太多燃料用于供暖,将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糟糕状况渐成往事,老宅子经过改造,焕发新的生机;新房子依赖“后发优势”,少走了弯路,以长远眼光来衡量,它所采用的环保技术,会降低居民日常生活的综合能源支出。它们拥有统一的名称—————“3升房”,意即“房屋每平方米单位面积每年消耗3升燃料用于供暖”。
屋内瞬间“春暖花开”
“3升房”采用了经过创新的隔热通风复合系统,新鲜空气由外部进入装置后,与一部分试图外出的热空气相互“切磋”,再进入室内各个房间,保证居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天然而清新。整座建筑的屋顶铺上由Neopor泡沫材料构成的隔热面板,它含有如一颗香米大小的石墨颗粒,拥有极强的反射热辐射本领,夏日可以拒绝阳光闯入屋内,避免室温蹿升;冬天可以防止屋内的热气溜出户外。
窗户往往是整座建筑的眼睛,而“3升房”的窗户更似心脏,它有三层玻璃,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赖。与屋内相处得最亲密的玻璃抹有不易为肉眼察觉的金属涂层,可以导电。待其通上低压且无碍于人体的电流后,这一层玻璃随即化身为散热片,让整个屋子瞬间“春暖花开”。每一层玻璃间充满惰性气体,其导热性能弱于空气,有效防止屋内热量“胳膊肘子往外拐”。最靠外的玻璃涂有反射层,竭力阻止屋内热量“出逃”。
“3升房”对太阳能电池板极为器重,它是整座建筑的“脑袋”。屋顶上的太阳能板群吸收太阳光,用来发电,电能随之进入市政电网,由发电所得收入来填补建筑取暖所需费用;屋侧墙壁上悬挂的太阳能电池板,则服务于日常家居生活,例如用来洗澡的热水。
供暖开支大幅降低
2001年2月,德国通过新节能法案,其中规定:新建筑物须达到“7升房”标准,即“房屋每平方米单位面积每年消耗不超过7升燃料用于供暖”。瞅准机会的巴斯夫公司率先将路德维希港一栋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改造成低能耗住所,结果“用力过猛”,实际能耗标准远优于德国国家标准,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改造前的七分之一,“3升房”历史由此开始。
对此,德国巴斯夫公司所属房地产公司执行主管马蒂尔斯·亨塞尔博士(Matthias Hensel)表示:“我们已借助‘3升房’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基础。经过现代化改造的老房子,既有商业利益的考虑,更有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感,它提高了德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欧洲,‘3升房’也堪称璀璨夺目的房产案例。我们的行动已表明,老房子可以进行经济实惠的现代化改造,达到节能目的。”
对于德国民众而言,住宅大幅节能可让他们不会一看供暖账单就头晕,那么“3升房”在账面上究竟有多大优越性呢?由德方提供的资料显示,“以100平方米的‘3升房’房间为例,每年的供暖开支由1400欧元减至200欧元。”
基础工作重在保温
谈及“3升房”环保技术,亨塞尔博士有太多自豪之情需要倾诉,听得出来,他非常看重“专利”和“专有技术”。据其透露,“3升房”的基础工作重在保温,“我们首先对墙体进行保温处理,外墙和地下室顶板,均铺设厚度不等的银灰色保温板材,这种性能优越的隔热保温材料中含有红外吸收剂Neopor,这是我们的专利产品。”。
亨塞尔表示,“3升房”内墙藏有储备能量的隔热砂浆,其10%—25%的成分为蓄热石蜡。通过石蜡遇热吸收熔融、遇冷释放热量的调节作用,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平均22摄氏度,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这是专有技术。
上海一小区正试点
德方工作人员介绍说,仅以德国为例,目前约有2400万套房子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而最近数年的每一年,实际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房屋为60万套,其中仅有20万套“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有一些居民对房屋的现代化改造有一种误解,以为重新粉刷一次环保油漆,换换门窗,或是把屋顶整饬一番,就算是彻底进行现代化改造了。对环保技术的认识不够,阻碍了“3升房”在德国国内的进一步推广。
鉴于地理位置接近,德国“3升房”项目在欧洲的推广工作并未出现大的波折。如果离开欧洲,“3升房”项目会有多大的市场呢?负责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德国巴斯夫公司中国籍经理刘晨宇称,“3升房”已在上海一个小区进行试点,在北京的项目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批。
“3升房”项目凝结着德国环保技术专家的心血,在其看来,尽管造价不菲,然而这是在为未来投资。“3升房”宣传册上引用了《小王子》作者、法国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的一句话,“对于未来,你要做的并非预测,而是使之变为现实。” 采写/记者 朱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