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激凌中国市场 雀巢躲不开伊利

(2007-08-27 00:38:54)
标签:

产经/公司

冰激凌

雀巢

联合利华

蒙牛

伊利

哈根达斯

冰激凌中国市场 <wbr>雀巢躲不开伊利冰激凌中国市场 <wbr>雀巢躲不开伊利冰激凌中国市场 <wbr>雀巢躲不开伊利冰激凌中国市场 <wbr>雀巢躲不开伊利冰激凌中国市场 <wbr>雀巢躲不开伊利         
         冰激凌中国市场 雀巢躲不开伊利

     全球总计590亿美元的冰激凌市场,就看两大巨头“雀巢”和“联合利华(Unilever)”的脸色。它们时刻盼望着在日渐火爆的亚洲及拉美市场继续开疆拓土。这样的信息源自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我的冷饮记忆,最早还要追溯至小学时代,那是纯粹的冰棒时代,就是甜水勾兑上色素,再经过冻制处理,简单而“粗暴”。当时的普遍价格是5分钱一支,贵一点的是带红豆或绿豆的那种,就是顶梢那么一小点儿红豆或绿豆,一毛钱一支。现在寻觅那样的冰棒不容易,很怀念;如今的雪糕价格也有高得离谱的,但是吃起来,个人觉得难以在味觉和心灵上创造惊心动魄的奇观。

     一元钱的雪糕或三元钱以内的冰激凌,是中国冷饮市场适合普罗大众的主流产品。这其中主要涉及“蒙牛”和“伊利”两大本土品牌。洋品牌的雪糕或冰淇淋也多,但是很少选择。这不像买冰箱或小汽车,总惦记着外国货。雪糕虽小,道行却深,这里面蕴藏着大商机。我爸妈下岗时,经营过一段时间的小店,卖烟卖酒卖小零食之类的,夏天也配置了冰柜。冷饮特好销,“本小利大”。

     放眼全球,冰激凌产业更是大事业。联合利华和雀巢占据了全球冰激凌市场的三分之一强,而在美国,它们的销售量占去整个市场的一半。如今,它们更想在亚洲和拉美市场有更大的作为。战火必将蔓延,本土品牌之间的搏杀,本土品牌抗衡国际品牌,以及国际品牌之间的厮杀,必将构成整个冰激凌全球市场的火热景象。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本土品牌没有理由惧怕雀巢或者联合利华。奶业上的成就推动了蒙牛和伊利品牌的飞速成长,借助品牌优势,蒙牛和伊利在冷饮业务上也是风光无限。单纯的乐观不可取,如何保持优势便是中国本土食品企业的永恒课题。
欧睿咨询公司新近的调查数字显示,全球冰激凌市场每年以2.5%的速度在成长,有望在2010年实现6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全球业务中,西欧当属最为庞大的冰激凌及其他冷冻甜点市场,目前拥有2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北美的市场规模则为163亿美元。而在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当属中国和巴西,每年分别以8.5%和8%的速度在迅猛攀升。

    遥望并不久远的20年前,雀巢和联合利华在冰激凌市场还未如此显山露水。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大品牌开始极具侵略性的并购。雀巢将哈根达斯、Dreyer's以及Movenpick等大牌冰激凌业务收入囊中;联合利华则将Breyers、本·杰里两大品牌冰激凌业务揽至帐下。如今,雀巢占据全球冰激凌市场17.5%的份额,而联合利华的分额也不赖,接近于16%。剩下的市场份额,就成为了各自国家本土品牌的蛋糕,如美国的Wells' Dairy、日本的Lotte、中国的伊利,后者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独家牛奶饮品赞助商,目前拥有中国冰激凌市场17%的份额。

    全球冰激凌市场增长最快的还是亚洲,未来五年预计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去年,亚太地区的冰激凌市场收入为116亿美元,其中中国就占去了37亿美元。当年的收购让今日的雀巢和联合利华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2007年上半年,雀巢实现了42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其中有20%拜牛奶制品和冰激凌业务所赐。同一时期,联合利华实现了267亿美元的销售输入,其中超过20%要归功于冰激凌及饮料业务的出色表现。更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联合利华总计30亿美元利润中,冰激凌业务贡献了10%,堪称“大功臣”。

     全球经济持续升温,老百姓口袋里的闲钱开始多起来,有了一点零花钱,肯定都耗在嘴巴上了。这给了冰激凌更多露脸的机会。雀巢冰激凌战略业务部门主管让·马里·古尔内表示:“专注于品质,以及放手发展品牌,才是我们业务成长非常需要的。”他还预计,雀巢全球冰激凌业务明年将增长3%。好吃归好吃,但是健康问题难以逃避。整个业界的趋势是低脂肪、低热量。这个课题,我想,蒙牛和伊利必须好好研究。我爱吃那玩意,但是脂肪和热量实在是大障碍。(沙里鲸/方李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