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川办”这么火?

(2007-05-18 00:57:26)
标签:

驻京办

川办

                为什么“川办”这么火?
 

   “驻京办”向来名声不好,提起它,很少会有人对其抱有好感。很久以来,它似乎就是跑“部”“钱”进的代名词,它和灰色通道,与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系纠缠在一起。有鉴于此,要求“驻京办”进行改革的呼声在这些年也时不时会响起。但是,随后的局面仍是空听雷声轰隆隆,不见雨滴落。

 

    在如此恶劣的整体印象之外,也有个别的驻京办在民间赢得了另类好名声,比如四川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川办”)所在地则是北京食客竞相追捧的地方。“川办”靠近中粮广场对面的长安大戏院,和食府“渝信”也是相隔不远。昨晚(5月17日)七点左右,携女友去“川办”准备好好犒劳自己的胃口,到了大厅,发现那里人山人海,老的,少的,年轻的;中国的,外国的,大家认定了要在“川办”饕餮正宗的川菜。那时的大厅好似银行营业厅,食客们就如同那些急着在牛市时节开户的散户投资者,大家都说“川办”好,他们就要把自己的胃口和人民币投到“川办”的账单上,追涨不求跌,全民炒股、炒基金般地追捧“川办”,拦都拦不住。

 

    据我所知,以吃闻名的“驻京办”,当属“川办”最火,也听说新疆驻京办的菜肴也不错,只是暂时还没去过。盖因本人喜好川菜的麻辣辣的气势,它天生就有一种暖人心的气氛,很活泼的那种。这两个月,我携女友去了三次“川办”,每次都是人山人海,如果真是拿号等待,轮到我们时,估计早已晕过去。最终,还是去“渝信”过一把川菜的瘾。下一次,再去“川办”,我决定不在正常吃饭的时间段上过去,稍微晚一点,排在你前面的食客便是人山人海。

 

    我是安徽人,还未听说京城里有安徽菜做得名声很响之所,深感遗憾,进而佩服川菜的天赋,似乎生来就是要征服天下人的食欲。再想想“川办”的火爆,不外乎这些独特的优势:

     ◎ 川菜本来就火,食客们的惯性思维是“川办”应该是川菜做得更为地道的地方。所幸的是“川办”没有辜负这种惯性思维,很好地利用了川菜的辐射效应,搭了一次便车,如今,它已经形成了可贵的良性循环,想把川菜做得不地道都难。

     ◎ 相比较于“渝信”等川菜食府,“川办”的菜肴有价格优势,这种价格优势可能源于其低廉的租金。京城寸土寸金,一旦获得低廉的租金优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反应在菜肴价格上更是对各路食客有相当的吸引力。与“川办”距离不远的“渝信”就扎根于长安大戏院内,想想看,其租金能低吗?

     ◎ “川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资源的稀缺性在很大程度上制造了“川办”的火爆局面。如果“川办”搞连锁,这种人山人海的火爆局面可能会逐渐消失,甚至会走向失败。在投资主体是政府的情况下,宁做小,不做大,甚至是不该做。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川办”的火爆在体制上很尴尬,还是目前的局面更好,意思意思就行,不要做大了。(沙里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