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星皇储”李在镕亟待破解的五大课题(1)

(2014-05-26 19:21:00)
标签:

接班

家族企业

李健熙

三星

财经

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三星皇储李在镕亟待破解的五大课题

2014年5月26日《企业家日报》

                                                  “三星皇储”李在镕亟待破解的五大课题(1)

韩国人常开玩笑说,他们一辈子离不开3件事:生、死和三星。

三星的产品从手机、服装鞋帽、保险到汽车和房地产等,涉及范围广,因而韩国又称“三星共和国”。《先驱经济》说,三星集团的年销售总额相当于韩国GDP23%,仅三星电子一家就相当于韩国去年GDP16%,达228.65万亿韩元。三星电子的纯利润占韩国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三星公司如果出现“动荡”,韩国经济难免跟着“摇晃”。这也是“在镕帝”虽然表现不俗,“健熙帝”的健康状况仍受韩国人关注的原因。

作为李健熙独子,“三代”李在镕已进入了接班程序。但他是否能成功接班并传承三星不断求变的生存之道?李在镕是否已经具备了足够能力继续领导这家用最古老的管理方式运营、却生产着最先进的产品、影响力遍布全球的商业巨无霸?更为韩国民众所关注。李在镕虽是众望所归的首选接班人,但压力山大,需要迈过五道坎。

“三星皇储”的第一道坎:巨大的成功

三星在韩国拥有的成功,是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所无可比拟的。“公众场合罕见他的身影,他说话轻声细语,但只要李健熙咳嗽,韩国就会感冒。”路透社一个记者如此形容李健熙在韩国的独特地位。

韩国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个人一生都得与三星打交道:在三星医院出生,在三星学校读书,用三星的电子产品,在三星的酒店里举行婚礼,最后老死在三星医院里。”在韩国,三星标识无所不在,从建筑公司、加油站、金融信贷、人寿保险、到化工生产、运输系统、主题公园……三星蓝色椭圆形标识已覆盖了首尔市每个角落。《华盛顿邮报》曾经把韩国称作“三星共和国”。

1993年,李健熙始领导三星“第二次创业”,实行每天7点上班4点下班的新工作制,改变了整个韩国的日常作息时间安排;2003年,他在三星又率先推行5天工作制,此举亦成为韩国人的新习惯。韩国延世大学社会学教授金玄民说:“李健熙据说是韩国企业家的标志……他的名望与其回避社交的行为不相符,令公众对他的衣、食、行更为好奇。”有人甚至认为,三星集团的领导人比任期只有5年不能连任的韩国总统更有影响力,“你甚至可以说,三星董事长比韩国总统更有权势。”韩国著名经济播客主持人Woo Suk-hoon说,“韩国人都已经把三星视为不可征服的企业,认为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经济学家、中小型企业业主和一些政界人士也表示,三星已不再仅仅是在操控着国家,而是已经超越了它,该公司所造成的影响近乎与政府匹敌。

三星集团创立于1938年,但带领三星达到今日高度的则是第二代创业者李健熙。李健熙从小性格内向,平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人送绰号“木鸡”。1978年,李健熙被确定为三星接班人,198712月,李健熙开始管理三星集团,就在他接管这家公司仅仅几周之后,他的父亲、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Lee Byung-chul)逝世。26年后,三星集团在李健熙的带领下,规模成长了约40倍,成为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涉足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各个领域的庞大财阀。

“除了老婆、孩子不变,一切都要改变!”这是三星著名的法兰克福宣言。19936月,李健熙在去法兰克福候机途中,拿到一卷三星制造不合格洗衣机的录像带。到达法兰克福观看这卷录影带之后,李健熙命令三星的150名高级经理乘坐头等舱飞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开会。在当地一家最豪华的饭店里,他从晚上8点开始,口若悬河地讲了7个小时,痛击三星顽症,提出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彻底改变当时盛行的“以数量为核心”的思想。李健熙表示:“我们离21世纪只有7年时间了,世纪之交将会使世界发生多少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三星将如何立足于世界?”李健熙在会议上提出,彻底改革三星。

一句“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轰动韩国并流传至今,三星此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2002年三星市值超过索尼(Sony),成为韩国企业超越日本的重要里程碑。李健熙却感受到空前的危机感,板著脸宣布五大戒律,第一不夸耀公司,第二不接受往来公司的高尔夫球招待活动,第三不接受毫无理由的奖项,第四不需要过大的宣传,第五聚会时不要多说话。李健熙认为,三星肩负著国家经济大任,如果三星不进步,国家将会遭到难以预期的危机,三星所有高阶主管及团队都应该背负起历史的使命,强化国家经济力。

2013年底,李健熙又提出以“马赫经营”为主题的中长期增长战略。所谓“马赫经营”,意思是正如喷气式飞机要想突破音速(1马赫=每秒340),不仅要改变设计图,还要更换发动机、原材料、零配件等所有一切,三星要想超越先进企业成为世界超一流企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经营体系和结构,借此推动三星实现第二、第三次飞跃。

日益膨胀的“三星帝国”规模,也引起国内供应商、政界人士和竞争对手的不安。甚至有韩国产业界人士称:“李健熙已成为三星最大威胁。”供应商正在竭力避免过于依赖向三星供货;政界人士担心三星的影响力;竞争对手则苦于跟不上三星的增长速度。

守业的难度远远超过创业。三星过去巨大的成功,对李在镕是财富还是包袱?在所有人对李在镕曾经的惨败经历仍然记忆犹新的现实语境中,李在镕接班后,是继承父亲威权,还是按照年轻人的想法去改变三星的基因?尚未有过打胜仗经验的李在镕,能否脱离掉父亲的光环,继续深入布局全产业链,带领三星实现更大的飞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汉城大学教授金商祖主张,“接班人应提前在有一定责任的立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金商祖认为企业是社会公器,建议选择李在镕担任理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