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接班家族企业三星李健熙财经 |
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这就是三星历史上著名的《法兰克福宣言》。
1993年6月,李健熙在去法兰克福候机的途中,拿到一卷三星制造不合格洗衣机的录像带。到达法兰克福观看这卷录影带之后,李健熙命令三星的150名高级经理乘坐头等舱飞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开会。在当地一家最豪华的饭店里,他从晚上8点开始,口若悬河地讲了7个小时,痛击三星顽症,提出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彻底改变当时盛行的“以数量为核心”的思想。
李健熙表示:“我们离21世纪只有7年时间了,世纪之交将会使世界发生多少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三星将如何立足于世界?”李健熙在会议上提出,彻底改革三星。
一个当年曾经参加过会议的经理回忆说:“李总裁在讲话期间甚至连一次卫生间都没去过。他滔滔不绝地讲世纪末的潜在危机以及为此需要进行的革新,我们中的不少人被他大胆、新颖的理论震惊了,甚至无法理解。”
有这样一则报道,三星秘书室室长李洙彬提出异议:“我们现在还不能放弃量的经营。”李健熙听后很生气,丢下手中的茶匙,拂袖而去,这成了三星人之间流传的“茶匙事件”。不久,李洙彬的秘书室室长一职被替换。
李健熙连续召集全公司管理层召开了4次会议,这四次会议的演讲整理后,就成《法兰克福宣言》,一句“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轰动韩国并流传至今。此后,李健熙在全球展开巡演,直接面对海外分公司员工,亲自为当时1800多名员工说明,为期68天,让质量为上的观念深入员工内心。
如今,在距离首尔约40公里的龙仁,有三星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每年约5万名三星员工在这里接受培训。中心最神秘的圣地就是“法兰克福厅”,完全按照当年李健熙在德国那家酒店发表“法兰克福宣言”时的样子打造。
现在,李健熙无法常常和员工面对面说话,因此时时对内发表文章,要求提高质量摆脱陈旧的观念,同时提醒员工随时都要具备危机感。
2002年三星市值超过索尼(Sony),象征著韩国企业超越日本的重要里程碑,但李健熙却感受到空前的危机感。他板著脸对集团宣布五个戒律,第一不夸耀公司,第二不接受往来公司的高尔夫球招待活动,第三不接受毫无理由的奖项,第四不需要过大的宣传,第五聚会时不要多说话。
李健熙更是常常对内说,危机总是在最骄傲的时候到来,之所以无法进步发展,就是因为太过于自信所引发的退步。李健熙认为,三星肩负著国家经济大任,如果三星不进步,国家将会遭到难以预期的危机,三星所有高阶主管及团队都应该背负起历史的使命,强化国家经济力。
最近,李健熙又以“马赫经营”为主题指挥三星实现第二、第三次飞跃。所谓“马赫经营”是李健熙于去年年底提出的中长期增长战略,意思是,正如喷气式飞机要想突破音速(1马赫=每秒340米),不仅要改变设计图,还要更换发动机、原材料、零配件等所有一切,三星要想超越先进企业成为世界超一流企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经营体系和结构。
法兰克福宣言倡导的新经营论,概念在“赶上第一名”;马赫经营论则将焦点放在“以第一名的领先者身分,突破瓶颈再展开挑战”。2014年2月,三星集团针对约2,300多位主管人员,进行了两天一夜的管理教育。近来也开始以一般职员为对象进行教育。
三星的线上企业内部报纸Media
1993年新经营论的执行方针在“从量到质”,2014年马赫经营则较为抽象,这也是三星各关系企业仍在苦恼要如何实现马赫经营的原因。
三星集团计划在2016年之前彻底消除子公司连环控股现象,以三星生命、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为核心全面重组74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