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奢侈品的根本精神

(2009-08-21 09:52:57)
标签:

品牌

智慧

财富

创意

财经

分类: 东拉西扯

导语: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奢侈品,最开始都服务于欧洲王室,然后是世界各国王室,这使奢侈品从业者矜持而精致。这种个性源自对自己品牌的骄傲,和对顾客的尊重。如今奢侈品已面向大众,但这种特色却没有太多改变。体现在服务上,往往是细致周到却不阿谀,愿意与客人分享品牌的美好。

上周在上海出差,约了某化妆品牌的朋友喝早午茶,他们刚完成一个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的调研,发现中国女性非常看中服务,可惜大多数品牌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让我想起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奢侈品服务的稿子,现在翻出来说,还算有现实意义:

台湾商周的记者问Louis Vuitton中国区负责人:现在的人要攒一个月的薪水才能买得起一个Louis Vuitton包,那100年前的人呢?这个很难回答,因为100年前买Louis Vuitton的人都不工作。

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奢侈品,最开始都服务于欧洲王室,然后是世界各国王室,这使奢侈品从业者矜持而精致。这种个性源自对自己品牌的骄傲,和对顾客的尊重。如今奢侈品已面向大众,但这种特色却没有太多改变。体现在服务上,往往是细致周到却不阿谀,愿意与客人分享品牌的美好。

天价奢侈品卖得动,无非有三件法宝:设计、工艺、服务,前两者在全球一体化的模式下,水准是一样的,而服务因为与人相关,则变得参差不齐。

有个朋友告诉过我关于Hermès的小故事: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一次在下午六点半去巴黎福布街24Hermès店买表,这是准备打烊的时间,已在店里的客人可以继续挑选,要再进就不可以了。欧普拉虽报上大名,还是被婉拒。欧普拉一怒之下取消之前十多个Birkin包的订单,并对Hermès口诛笔伐。同样是这个店,此前一个美国旅行者自驾车路过,车子突然坏了,他发现Hermès店在旁边,情急之下进店求助,店员给予了礼貌而周到的帮助,帮旅行者重新上路。

这是奢侈品服务一个经典的例子:平等、教养、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

奢侈品在他们的故乡意味着文化与品位,而在中国彰显财富和身份可能最重要。买卖双方都这么想,难免会偏离奢侈品的根本精神。奢侈品的服务人员对顾客不够尊重,是对自己品牌文化的无知。而消费者以为好的服务是千依百顺也属误会,我更愿意用Ritz-Carlton酒店的服务理念来解释:我们是绅士淑女对绅士淑女的服务。

曾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看到Louis Vuitton专卖店正在修缮,三四米高的幕布上标示着:此店正在装修,如果大家需要购买产品,请到××号的另一家店。一眼瞥见之后,觉得什么地方有些奇怪,退回去再看一眼,才意识到,他们写的是中文。在感慨同胞购买力强大的同时,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在花钱和赚钱的同时,多少了解点儿奢侈品文化,做个矜持的消费者,也好让交易进行得更优雅一些。(摘自20090626日 《重庆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