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非只是看上去很美
(2009-03-28 14:12:46)
标签:
金融危机货币财经 |
分类: 财经述评 |
对于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许多国内学者认为“只是看上去很美”,终结美元时代“知易行难”。事实并非如此,超主体储备货币不仅看上去很美,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23日提倡建立“超主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的建议,不仅得到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响应,还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的呼应 ,联合国顾问委员会呼吁终结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26日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敦促世界领导人同意构建替代美元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撰写这次联合国报告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在世界上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中国公开批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提议构筑新的货币体系,这一点谁也没有想到。”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斯蒂格利茨说:“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替代美元是最快的途径,但我认为,从长期来看,最好应成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机构。”
据了解,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还在报告中称:“发展中国家缺乏用于扶持经济的资金。”并敦促称,应将发达国家预算的1%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扶持方面。
除了联合国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些国家也对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表示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于25日表示:“对可以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进行讨论完全合理(absolutely legitimate)。在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全面开始讨论。”
巴西总统卢拉26日在首都巴西利亚与英国首相布朗举行会谈后表示:“需要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具有进行充分讨论的价值。”他还表示,中国建议是“有效的”和“恰当的”。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杰尼索夫27日则召开各国代表和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对新货币体系进行国际协商的方案。
周小川“结束美元时代”的提议不是恐吓,全球货币市场正经历一场大地震。随着中国之狮的一声大吼,市场还未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无限遐想中走出,又被迫将想像力迅速转移到美元的命运。如履薄冰的美元迎来“生死大考”了吗?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洗牌在即?中国这般大展拳脚的架势着实吓了世界一跳。
美国财长盖特纳称,他对中国提议的建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相联系的货币体系持“开放态度”。盖特纳的这一意外言论震惊世界,并迅速引发汇市大震荡。其言论公布后的数分钟内,美元指数暴跌至日内低点83.31点。当天晚些时候,“意识到此番言论后果”的盖特纳立即澄清自己的立场,称“美元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全球储备货币”,并重申“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美元随之收复了大量跌幅。
事实上,挑战美元独霸全球地位,中国并非是孤军奋战。目前,中国的“后援团”里至少有俄罗斯、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及拉丁美洲。与周小川“英雄所见略同”的有金融大鳄索罗斯和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等众多经济界权威。
二战后,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使得美元被无限放大,美元信用日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灾难。这次,破坏力空前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更迫切催生一个新的国际金融货币格局的形成。在“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被提上政治议程之前,经济学家们恐怕并未真正严肃地考虑过将这样的设想付诸实施。但是,在美联储“大开印钞机”的“强盗行径”在全球范围内遭到普遍谴责之际,谁能、谁又敢忽视来自美国最大债主、拥有大约占全世界30%外汇储备的中国的声音?
中国如此出牌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或许只能让人们来猜测,但必须看到,中国正在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不再是一个坐在台下默默看戏的观众,现在到了他上台发言和表演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