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的“心灵危机”——天天侃牌(254)
(2008-09-21 12:15:04)
标签:
品牌价值投资创新智慧财经 |
分类: 品牌7日谈 |
汇源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是掌门人朱新礼出现了“心灵危机”。
征兆一:“在中国能选出几个牛根生?”
迄今为止,汇源还没有出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人选。这成为朱新礼心灵危机的关键所在。四五年前,朱新礼开始和他的儿子、女儿谈接班问题,“很遗憾,我的儿子当兵回来就是不愿干,他是特种兵,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把他安排在企业,他不干。”有人说可以让他的女儿接班时,他说,“她是一个妈妈,她有家庭,有她的丈夫,还有我也不忍心让她做,真的是因为我们从小受过这个苦难,承受力很大,但是对这些孩子们,这不是受苦,这是遭罪了。我不忍心看到我的孩子遭罪。”朱新礼深知:“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的困难。”从1992年创业起,外界一直对汇源冠之以“家族企业”,两大依据:一是汇源的员工多是山东籍贯,俗称“山东帮”;二是出身行伍,对于退伍军人朱新礼似乎多有偏爱。一位汇源前高管对此评价说,山东人的豪爽特点,军旅生涯的特性正是制造业文化所需要的,这两大特点在早期的确推动了汇源迅速壮大。当汇源试图打造品牌文化时,短板也由此暴露。为改变这一点,朱新礼也曾下了很多功夫,先后与德隆、统一、达能等合作,企求合作方多派一些人到汇源来,“我们开放就是为了吸收对方的经验”,他曾对“达能在中国人太少,派不出人到汇源”大感惋惜。但到今天,朱新礼仍是汇源的顶梁柱。“很遗憾我的这么多兄弟,他们都说当不了……”“每个企业成功的时候都会防止失败,我在内部也选了很久,交给外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在中国能选出几个牛根生、几个宗庆后,万一两年后一败涂地,怎么对得起员工和股东。”
朱新礼开创了一个行业,但他没有完成企业的跃变,更没有引导完成行业的跃变。牛根生、宗庆后成为创培养和选拔汇源接班人的标杆,而没有以更开阔的视野、在更广阔的空间选拔与栽培接班人,选择这样的标杆本身就是错误的,更可怜的朱新礼?
征兆二:“现在买棺材还用花钱吗?”
此话出自朱新礼之口,让人感到莫名的诧异。如果不是病了,断不会有这样的语言。今年56岁的朱新礼,自16年前从政府体系下海创办汇源,汇源在业界崭露头角,到之后成为果汁行业的企业领袖,16年的商业生涯当练就了他处世不惊的心态。
但事实并非如此。9月6日,“2008年汇源集团8月份营销会议”现场。面对着台下300余位来自全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十余家京城媒体记者,朱新礼自嘲了一把,“现在买棺材还用花钱吗,现在都是火葬,根本不用棺材”,他也毫不掩饰其情绪,“为什么李嘉诚卖公司很正常,我就不能卖呢!”
当晚8点钟,在接受《创业家》独家专访时,朱新礼坦言,“我想稍微休息一下,因为做汇源确确实实是辛苦,没有比它更辛苦了。16年半了,创业的时候我一根白发没有,现在我头发基本上全白了。16年半了我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尤其在春节等节假日。除了1993年我从瑞士考察回来,病倒了在医院里躺了20天,我从来就没有休息过。”“当然,做企业的确很好玩,你40岁的时候感觉挺好,50岁的时候感觉还行,60岁的时候你还要做,难道你能做到100岁吗?”呵呵,可怜的朱新礼!
征兆三:“如果批了我乐观其成,如果没批我也很高兴。”
2008年8月31日,签完最后一个字,朱新礼走出了办公室。此时已经接近夜里12点了,占地133万平方米的顺义汇源工业园里一片寂静,梦乡中的员工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因此将发生改变。北京的夜风已经微微透出凉意,朱新礼独自穿过他为之奋斗了16年的汇源工业园,“还差4个月(创建汇源)就17年了”,不知道在走回家的短短几分钟里,16年来商业征程上的光荣与梦想会不会在这位饮料巨头心里翻江倒海。
但当媒体追问如果审批不通过将何去何从时,朱新礼却回答说:“如果国家不批准,他也高兴,说明国家很重视汇源,他估计那时国人会狂喝汇源,到那时可乐50亿,100亿也不卖,说不好以后俺们还把可乐给收购了;有人一手拿着可乐,一手反对汇源卖身可乐……”“当年我们那么困难仍然创造了汇源品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200个亿、20个亿甚至2个亿,我还是认为可口可乐出了一个很大的价钱,如果让我用200个亿、50亿再创造一个品牌,那真的非常简单。我们在没钱的时候都创造出了这么成功的品牌,当我拥有这么多的经验,拥有这么好的团队,我又有这么多的资本时,难道不能创造比汇源更大的成功吗?”
9月2日下午5:30,在公告即将发出的前一天,朱新礼召开电话会议,向汇源集团全国300余位管理人员宣布可口可乐收购上市公司消息,“我们的股份经过几位股东的商量卖给可口可乐了,但是要等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详细情况等大家回来开经营分析会的时候告诉大家。再具体的内容你们看公告。”事实上,朱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利益和出路,“留在可口可乐,你们会获得最好的待遇,如果愿意我们的老集团将随时收容大家。”
朱新礼,你并不是救世主,可怜的朱新礼!
征兆四:“品牌不应该有国界,不应该分人种。”
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这笔交易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价是每股作价12.2港元,是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朱新礼持有汇源果汁41.53%股权、即6.1亿股,一旦为可口可乐收购,朱新礼个人将套现74亿港币。尽管朱新礼仍将担任汇源果汁名誉主席,但根据汇源与可口可乐达成的不竞争承诺,在两年内,朱新礼将促使其任何关联公司不会在中国经营或参与任何与汇源集团核心业务(乳业除外)构成竞争的业务,这意味着,朱新礼彻底套现了它白手起家创建的汇源果汁。
而就在半年前,朱新礼还声称要做民族品牌、做百年老店。如今朱新礼辩解说:“我为什么卖汇源,企业家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按商业规则办事,这个企业家是不可以的。” 朱新礼一直坚持这次并购纯粹是一个商业行为。朱新礼:“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为什么呢,这是市场行为,你算得帐要去做,算不得帐你不要去做。”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表示:“我认为这错了,儿子是儿子,猪是猪,猪是什么,杀了就没有了,吃了肉就没有了,你卖了很多价钱,就这么多价钱了,就是卖一头猪,给你500元,很贵的一头猪了,也就是500元,如果是儿子呢,你老了不动的时候他都会养活你,我看一百头猪都不如一个儿子。”他还表示:“品牌的竞争是无国界的,但是品牌的归属是有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个特定的国家的,麦当劳总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吧,美国凭着麦当劳可以在全世界赚钱,它赚了钱不给你吧,它是无国界地赚钱,就是品牌给所有者带来了非常深厚的甚至是永恒的利益,所以大家才要这个牌子。”
朱新礼却认为:“收购虽然是划了个句号,但是汇源的品牌继续在中国,这是有言在先的,你看看,我们这同事们要不发展汇源,同事们你们答应吗,不答应,不会答应的,你们媒体的朋友不要担心,有一点,人最大的委屈就是被误解,希望媒体的朋友你们不要太委屈我。”“很多人一手拿着可乐,一边在骂汇源卖给了可乐,这个合适吗,好多事别走极端,你既然开放了,你别太狭隘地去说民族品牌。”这完全置国际品牌收购中国品牌的现实于不顾!
再看国际上对待本国民族品牌时是怎么做的。在美国,著名品牌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标志,而演变成为一种信念和文化的象征。为了防止民族品牌的流失,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政策性保护和扶植措施:对内有《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购买本国产品,工程和相关服务也必须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对外有著名的“301条款”,按照条款,美国可以对任何损害本国商业利益的国家进行贸易制裁,从而为美国本土品牌提供最为优厚的庇护。在法国,十几年来已有很多起外国公司的并购计划纷纷“流产”,而重创几乎都来自法国政府的出面干预。如1999年美国沃尔玛收购法国家乐福,2005年美国百事公司收购法国达能。面对跨国并购的挑衅,法国将本土的20家国际知名企业,如家乐福、巴黎春天百货等列为“特别保护企业”,反对外国对其“恶意收购”。 此外还规定,想收购法国企业,就得背负被收购企业所有负债及员工福利等重压,使得外国企业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在日本,品牌战略则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早在几年前,日本政府就开始实行“日本品牌发展支持事业”,并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以国策推行日本品牌战略,募集和挑选具有日本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品牌,为其承担部分研发、宣传和推广金费,最终构筑成国际品牌。
把儿子与猪混为一谈,出卖了汇源还说汇源在中国,朱新礼真的病得不轻,可怜的朱新礼!
征兆五:“16年之后我又回来了。”
记得朱新礼曾说,既然所有的人都开始做下游了。我当年是为了给浓缩果汁找出路,才进入了下游。果汁饮料领域一花引来百花开,现在我就可以做上游给大家供应最好的原料了。
“做浓缩果汁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不用每天面对消费者,第二上游得有足够的耐心,是一个长线投资,周期很长,跨国公司一般没有这样的耐心。”他还说:“百事可乐曾在广西北海投资搞了一个8万亩的果园,结果因为果树管理不好,果园很快就转让了。外国企业要在中国投资果园,我估计董事会就把他炒了,这些上市公司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都是短期的,你想想哪一个职业经理能做五年、八年的投资,而且投资风险又大,投资周期又长?”
“2008年,中国水果总产值将达到1亿8000万吨,在欧洲、美国水果的加工量大约占到40%到60%,一半鲜果做加工了,这意味着每年将有9000万吨水果进入加工环节,但目前中国连10%都没有,根本没有这样的加工能力。谁能好好消化中国的水果,谁能为这1亿多吨水果,为农民找出路?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商业的蓝海,而且将大有作为,这对企业、对果农、对农村的贡献将远远大于汇源这个品牌。”
朱新礼认为这正是汇源的机会所在,“没有上游怎么保证下游,我现在把这些人引进来做下游,就是为上游寻找出路,确确实实转了一大圈,16年之后我又回来了。”
痴人说梦,欲盖弥彰,可怜的朱新!
朱新礼是汇源的核心与灵魂,朱新礼病了,汇源能健康吗?
在发达国家,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成功企业家背后有两股力量在支撑,一是法律顾问,再就是心理医生。
可以肯定地讲,朱新礼没有这两股力量的支持,否则他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遗憾的是,在这之前,为什么没有动员朱新礼去看看心理医生呢?而在事后口诛笔伐呢?!
可怜的朱新礼!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CCTV: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在9月10日提前发布了第三季财报,巨额亏损大超市场预期。
报告显示,雷曼兄弟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58年历史以来最大季度亏损。财报公布之后,雷曼股价应声下挫近7%。雷曼兄弟公司股价从年初超过60美元,到如今7.79美元,短短九个月狂泻近90%,市值仅剩约60亿美元。在从外部投资者获取资金的努力失败后,雷曼兄弟昨天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的多数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以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雷曼首席执行官迪克 富尔德承认说,公司正处于其158年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但会挺过当前的困境。而分析认为,不排除雷曼兄弟需要政府援手以免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