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微言微评 |
85“因为我个人非常相信教育改变命运,我父母都是普通人,是教育让我眼界越来越开阔。”
“我对慈善活动的邀请基本上都接受了,因为这是一种让人愉快的事情。”现在杨澜作为环保大使、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全国义务献血形象大使、绿色大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身兼数职”。
1997年杨澜第一次接触慈善是个偶然。“那时候我刚刚生完小孩三四个月,整个人还胖乎乎的呢,‘希望工程’的人找我做一部片子的义务主持人。”1996年底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杨澜留给中国观众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正大综艺”中模样清纯的大女孩。“希望工程”看中的是杨澜作为公众人物的号召力,而对杨澜来说,“我离开中国两年了,回来后急切地想重新融入这个社会,很想做些事情”。在美国时,杨澜也听说了国内的“希望工程”,“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到大家做的工作,觉得挺感动的。”这次合作,让杨澜感慨做慈善事业的艰辛。杨澜自己稍有经济能力,就开始主动捐助慈善。1997年她写的书《凭海临风》出版,她把第一笔稿费30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
2005年7月杨澜夫妇将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并且设立了“阳光文化基金会”。在此之前,在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杨澜排名第6已经引起了公众关注。杨澜本人对慈善一向低调,在获知外界对她捐款3000多万元的说法后,杨澜只是通过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在排行榜公布的杨澜女士的捐款中,绝大部分是杨澜女士和她的先生吴征以个人名义捐助的。其中,有2600多万元是杨澜女士和吴征先生去年个人捐款成立私人慈善基金“阳光教育基金”,今后以每年的投资收益用作资助资金来源,故排行榜公布的捐款数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杨澜的计划中,她想用自己的财富来做基金会,期望着像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那样,建立自己的模式,长期关注某些领域。“虽然我们在规模上没法和他们相比,但是我希望从我开始,积累基金会的传统。”
86“慈善不仅是帮助别人,还是自己的精神需要。慈善是一种文化,大家互相获得,完成一种人格提升。”
张宝全,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2年投身商海,现为北京今典集团董事长。2001年当选“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在《公益时报》版“2005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张宝全及其夫人王秋杨以3000万元的捐赠额位列排行榜第六。
2003年6月,王秋杨曾赴西藏阿里考察当地的教育状况。此后,张宝全与王秋杨向西藏阿里地区捐助1000万元,用于建设4所完全小学,建校剩余资金用于今典集团与阿里地区教育局共同设立的“苹果教育基金”,以资助那些从阿里考入中学或大学的贫困学生,同时还用于招募志愿者来阿里从事教育工作。
被冠以慈善家之名的张宝全并不喜欢“慈善”这个词。“这在中国就像施舍一样。但这不是施舍,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获得帮助。叫公益比叫慈善好,公益是双向的,慈善好像是单向的。”
87“我想把(财产)全捐出去,希望在我离世之前,能成立一个基金会。我不想死得很富有。金钱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贪婪——积累金钱是最大的恶魔。我搞不清为什么那些很富有的人却并不是很慷慨大方。”
世界知名化妆品零售企业宝迪公司创办人、英国知名的女商人罗迪克2005年决定告别商业,并将她的5100万英镑(7亿多人民币)的财产悉数捐给慈善事业。
罗迪克和她的丈夫是公司最大的股东,拥有的股份市值1亿英镑,罗迪克占了约一半。2005年2月份时,罗迪克夫妻出售了400万公司股份,筹集了740万英镑的款项。其中的大部分都捐给了慈善事业。其中100万英镑用于帮助国际特赦组织的人权行动,50万英镑用于支持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些慈善工作。
安妮塔·罗迪克是意大利裔的女性,也是宝迪公司的创始人。1976年,在她34岁时,为了养家糊口,向银行贷款1万英镑,在没有任何医学、化学或美容的相关背景下,在利特尔汉普顿开了第一家名为“美体公司(the body shop)”的小商店,销售她自己亲手调制的美容产品。如今,美体(宝迪)公司成为不同凡响的国际企业。公司不仅不断取得成功,而且以自己的道德理念闻名于天下。
88“因为觉得自己赚了钱以后能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种欣慰就从心里发出来。再说财富积累越多的时候,就会觉得财富只是一个数字,可能好几辈子也花不完,那么再赚钱为了什么呢?于是我会觉得有一种责任:赚了钱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回报社会。所以,慈善事业不仅给我开心,而且给了我一个更高远的奋斗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翟美卿做过一些小服装的生意,其间听到有些朋友谈起北方家具商需要采购,她就帮他们采购,从中赚了几万块钱。
因为第一次赚了钱,翟美卿决定继续和朋友合作,在北京展销家具。不到3个月内,她走遍了北京的家具商场,然后就忙着从广东运货来卖。后来她自己在北京开家具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30万元。到1988年,她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元。
就这样,翟美卿和她的香江集团从“海马家私城”起步,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2万多名员工,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香江集团。
虽然翟美卿规定自己的孩子买衣服每件不能超过100元,但翟美卿在慈善事业却舍得花大钱。2005年6月,香江集团出资5000万成立“香江救助基金会”。她的目标是,基金会规模最终将达到10亿元。
翟美卿和先生1992年就开始了慈善方面的捐赠,至今给慈善事业的总捐款接近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