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孕前我对生孩子的了解仅限于这则名言警句。
现在才知,这话是废话。我怀胎不到九个月,就娩了。真想冲总结这话的人大骂几句,科研态度如此不严谨,害我老是觉得日子还长着呢,还远着呢,进医院当天还精神焕发如打了鸡血般的在单位工作。还跟领导商量是否需要我第二天来值班,同事们还在下午看见我洗了两个大大的有机西红柿,吃着一个拿着一个。当天夜里,也就是孕期整38周,我稀里糊涂就住了医院。
PS: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是从末次YJ算起的40个周后,并且提前或延后两周也算正常。就算整40个周也不是十个月,因为有大月和小月。
害人的不但这些流传的谣言,还有那些劳什子影视剧,电视里的孕妇不时进卫生间呕吐,还步履蹒跚动不动需要人扶着。我除了肚子愈来愈壮观之外,既不呕吐,也不蹒跚,从正面看像是肚子里藏了只篮球,或者装着对双胞胎的袋鼠,从背面看还是身轻如燕的姑娘,还臭美的穿5厘米高的松糕鞋。
就懂一句话,还是句屁话。可见,整整九个月的专业进修任务多么艰巨。
没有指定的导师,只好自学成才。导师这个类群,除非权威机构指派,否则指导的人多了,也就没了主见。就像车里乘客可以很多,但司机只能一位,方向只能一次走一个。像婆婆妈妈那些人,用三十年前的经验指东道西,我一概不听一概不信。有人可能说网上什么都有,问问百度。百度百科也不能全信,因为答案五花八门,比如我经常问些孕妇流鼻涕怎么办?孕妇头疼怎么办之类的问题,百度的回答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忍着,第二类是别忍着,吃药。细一琢磨,都是废话。
坊间对孕妇有千百种禁忌,说不能去商场,空气不好。不能吃饭店,不安全。不能打手机不能上网,有辐射,不能化妆,有毒。不能这不能那。根据我这种很有主见(说白了就是偏执)的孕妇的经验,对自己最好的照顾就是忘记自己是个孕妇,该干嘛干嘛,想吃啥吃啥。
我既没管住腿,也没管住嘴。不停的逛各大商场买各种没用有用的东西,成了很多商场和品牌的会员。根据肚子的增长和脚的肿胀程度不停的买衣服买鞋,准备待产包,各种孕产妇婴儿用品,把家里搞得可以开个杂货铺。考虑到生孩子可能会死,我还把济南各大小饭店吃了个八九不离十,甚至生产前一周的周末还去咖啡厅冒死喝了杯咖啡,事后感慨死而无憾。巨资买了件防辐射服,穿了一次就再没穿过。护肤品仍旧是整系列碧欧泉,出门还必用隔离霜,也没专门换不靠谱的孕妇专用。孕前少有人夸我肤色好,孕期突然好多人惊叹,你肤色真好,估计是其他孕妇啥也不用,太不好。
孕期不管头疼脑热拉稀便秘,我一律采取一个办法,那就是泡脚。睡前,脚丫子伸进45度恒温的洗脚盆里,捧着ipad看非诚勿扰,看别人找对象看的津津有味,等头上冒汗,擦脚睡觉。
做学问的人还是有搜集文献的习惯,买了一堆中外相关专业书籍,学习海量的专业术语,胎心监护、唐氏筛查、糖耐检查、微量元素血检、羊水早破、拉玛泽呼吸法、侧切、排气、新生儿黄疸……,从闻所未闻到精通,再到实践应用,生产结束,算是生孩子专业毕业,继续读养孩子专业的学位。
孕期不但需要努力学习,更折磨人的是要努力实践——进医院。我前后去了十几次医院,这还是自作主张逃掉了好几次,28周前每月去一次,28—36周每月两次,36周后每周一次,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听胎心等等各项重复检查和化验。做检查简单,一刻钟内搞定。关键是那一刻钟的检查,需要两三个小时的等待。长到早晨7点到医院,我手里的号一般都在200—230号左右徘徊,前面有200多口孕妇在等待。TMD等到第36周,我才找到排队的窍门,捂着肚子说,大夫,我肚子疼,麻烦给我挂个急诊吧,5分钟,就能见到医生做上检查。
这样浩浩荡荡的待检人群,也为生产时的大拥堵埋下了伏笔……
待下回慢慢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