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

(2008-11-18 17:17:15)
标签:

杀人蜂

蜂毒

处理

杂谈

分类: 动物考

   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 本文发表在新京报新知周刊上,谢绝转载

,在我们这个数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的文化里,历来是勤劳的楷模。在分类上,蜂属于是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数量约有20000种之多。在这些为数众多的蜂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蜜蜂和黄蜂,其实这是一个笼统的叫法,蜜蜂一般指细腰亚目中身披毛衣(全身遍布绒毛),以花粉和花蜜为食的种类,它们都生着特别的口器,我们称之为嚼吸式口器,既能咀嚼又有“吸管”可以吸食液体,这在昆虫大家族中是独一份的装备。黄蜂,或者叫做马蜂、胡蜂则是凶猛的掠食者,它们全身光滑,长着两颗“大牙”——也就是上颚。其实黄蜂捉虫主要是喂养幼虫,成年的黄蜂也喜欢花蜜和树汁。蜜蜂和黄蜂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在它们的巢,蜜蜂的巢是蜡质(下图左)的,而黄蜂的巢则是植物纤维混合唾液所得,类似于纸质(下图右),有些黄蜂的巢相当壮观,可以跟篮球相仿。蜜蜂与人类的关系之密切是毋庸置疑的,它们不但为人类提供蜂蜜,人类食谱中大约15-30%的部分也直接或间接与蜜蜂的传粉有关,特别是众多的水果和蔬菜。黄蜂虽然不那么闻名,也是出色的农田护卫。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

    然而随着全球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蜂渐渐背上了恶名,因为城市人不但难以直观的认识到蜂与冰箱里的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更难有一刻闲暇仔细观察这些偶尔出现在花园里的小生物了。这时,蜂给人带来的伤痛就完全盖过了它们的功劳,当然,如果你被各种蜂蛰过的话,一定明白这伤痛是什么感觉。而对少数人,被蜂蜇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有时候甚至是死亡。上网浏览下消息,大江南北此类毒蜂伤人甚至杀人的报道甚多,题目中的“杀人蜂”三个字格外触目惊心。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

    多数种类的雌性蜂屁股上都有一个蜇针(右图是一个黄蜂的蜇针),其实这是她们的产卵器,对于多数社会性的蜂,由于雌性的工蜂不再有繁殖的能力,所以这个产卵器变成了专职的武器,所以那些让你难忘的刺痛感,大都是工蜂留给你的纪念。蜂后也能蜇人,不过你一般很难见到她。虽然看起来相似,其实蜜蜂和黄蜂发展这种化学武器的原因不尽相同。对于蜜蜂来说,它们的蜇针是防御武器,因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能量极高的蜂蜜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因此为了对负那些馋鬼,主要是熊、獾和人类这些哺乳动物,蜜蜂不得不痛下狠招,蜜蜂的毒液为哺乳动物做了特别的优化。黄蜂们则不然,它们不酿蜜,但它们要捕食活物,所以它们的毒针主要用来对付小虫子,当然对于“不解蜂情”的冒失鬼,毒液同样有效。

    蜂毒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以最常见的蜜蜂蜂毒为例,它的80%是水,甲酸也是主要成分,这使得蜜蜂蜂毒呈弱酸性pH值在5左右。被蜜蜂蛰过的读者一定会对那股奇异的香气印象深刻,那是毒液中的乙酸异戊酯,作用是报警,以吸引更多的蜜蜂前来攻击。以上这些都不算是蜂毒的“大头”,毒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些复杂的多肽(也可以看作不完全、小蛋白质)、蛋白质,诸如蜂毒肽、MCD肽、塞卡品Secapin、托肽品Tertiapin、组胺、透明质酸酶等等,其复杂程度与蛇毒不相上下。这些成分有的可以让你疼痛难忍,有的则让你细胞破裂、神经麻痹,但由于蜜蜂蛰人一次注射的毒液量只有5-50毫克(一毫克为一克的千分之一),所以大部分的受害者仅仅是疼痛红肿一些时间而已。当然,如果惹了大麻烦,短时间内被蜇500次以上,那就会有生命危险了。另一人更不幸,他们对蜂毒中的一些成分过敏,这往往可以导致几分钟内受害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这是绝大多数“蜂杀人”的真正原因。

    从《荔枝蜜》中我们就知道蜜蜂蛰人是一种“自杀攻击”,因为蜜蜂的蜇针上有倒刺,蜇人的同时会把蜇针连同毒囊和别的内脏一起留给入侵者,离体的毒囊仍会收缩注射毒液。但蜜蜂并不总是这样做,当它们攻击其他昆虫,比如另一窝蜜蜂时,由于昆虫的外骨骼缺乏弹性,并不会把蜇针留住。黄蜂的蜇针没有倒钩,因此可以反复攻击,同时,因为有所保留,黄蜂一次注射的毒液比蜜蜂少得多。不过,如果不幸惹恼了一大窝黄蜂,它们可以在1分钟内在你的皮肤上留下几千个针眼儿。(下图,黄蜂和蜜蜂的蜇针,你能分清么?

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

    当我们遭遇蜂,该怎么办?当然最好是不要招惹它们,浓烈的香水可能会让前来采蜜的蜜蜂迷茫的围你打转,野餐的罐头、火腿、水果和汽水也会招来嘴馋的黄蜂。一旦见了它们,切勿反应过度,不管是在家里,在野餐时,还是汽车车厢里,一只蜂绝不会成为主动攻击者,除非你乱扑乱打,弄疼了它们,不但被蜇,还可能会引来它的同伙前来助阵。黄蜂尾上杀人针——蜂类袭人考

    一旦被蜂蜇了,最好记住它们的模样,是黄蜂还是蜜蜂,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这些信息对医生可能有帮助。如果是蜜蜂,留下的蜇针要赶紧处理掉,不能用手捏出来,也不要用镊子,这样可能会挤压毒囊使更多的毒液注入体内,最好的办法是用指甲盖把它弹开。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疼了,许多书上介绍用肥皂水对付蜜蜂蛰伤,用醋对付黄蜂蜇伤,这听上去有些道理,因为蜜蜂蜂毒是酸性的,而黄蜂蜂毒是碱性的,中和一下似乎不错。实际这种处理效果有限,首先,蜂毒已经被注射入体内,体表涂药很难发挥作用,其次蜂毒的真正杀伤成分跟酸碱关系不大。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用冰敷伤口,这样可以止痛,或者反之,用热水冲洗,这样可以破坏蜂毒中的蛋白质的活性。还有些偏方,比如用薄荷膏、清凉油、牙膏来涂伤口,都能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而一旦不幸“捅了马蜂窝”被大群蜂螫伤,或者出现了过敏症状,考虑到极少有人随身准备甲状腺素或者其他急救药品,迅速送医院是唯一的选择,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一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但愿身边有人学过心肺复苏术吧。

    还要为“杀人蜂”正名,国内报道的“杀人蜂”,十之八九是黄蜂袭击,称之为杀人蜂是不妥的,因为真正的杀人蜂killer bee是上世纪50年代在巴西人们培育的一种非洲蜜蜂和欧洲蜜蜂的杂交品种,后来逃出实验室,现已扩展到美国南部,由于其攻击性很强,迄今在美国已经造成了十几起杀人事件,遂得此恶名。我国还没发现杀人蜂的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