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礼乐制度
(2014-03-13 12:19:13)
标签:
文化 |
分类: 安徽文博 |
青铜器与礼乐制度
青铜是一种合金属,主要成分为红铜、锡和铅。我国先人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开始冶铸青铜。进入到商周时期,我国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水平达到一个高峰,青铜礼器、乐器广泛出现,中国进入到青铜时代。
公元前1046年,西周王朝建立,随之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礼乐制度建立起来。为了体现礼制,统治者利用贵重金属青铜制造“礼器”、“乐器”,作为祭祀和宴饮的器物,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
关于青铜器体现礼制的例子很多,比如周代丧葬礼仪中的“列鼎”制度。据文献记载,周礼规定:天子陪葬用九鼎八簋(簋是一种盛食器),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在今天的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证实,墓葬中青铜鼎与簋的数量与排列有“礼”可依,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和地位。
从考古发现看,青铜用于制造生产工具的极少,主要还是为奴隶主贵族铸造礼器、乐器,以及兵器和车马器。这说明,青铜作为奴隶制时代重要而稀缺的原料,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先进文明,其制造的器物是上层社会的专利,且多在祭祀、出征等重要场合中使用,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东流水)
前一篇:读曾国藩日记随笔
后一篇:莫友芝书法作品背后的湘军与安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