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造”款剔犀云纹漆盒(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六)

标签:
张成杨茂漆器髹漆雕漆剔犀剔红 |
分类: 安徽文博 |
http://www.ahm.cn/content/0611/06110810262679.jpg
此漆盒是安徽省博物馆八大国宝中唯一的一件传世文物,其它七件均为出土文物。传世文物不易定级很高,因为它们一般时间不会太久远。而这件漆盒却能脱颖而出定为国宝自有它的非凡之处。
首先来说明一下何为“剔犀”, 剔犀是在器物胎体上髹(用漆涂器物)两种或三种不同色彩的漆层,涂一层阴干后再涂一层,如此轮番,达到一定厚度之后再在漆层上雕刻花纹图案。据一些专家考证剔犀器所涂漆层最多可达百层以上,可见其制作工艺之复杂。
下面再来介绍一下张成,张成是元末浙江嘉兴雕漆大师,清代吴骞在《尖阳丛笔》中说:“元时攻漆器有张成、杨茂二家,擅名一时。”康熙《嘉兴府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时张成与同乡杨茂都擅长髹漆剔红器,永乐年间,琉球国购得他们的漆器作品献给明成祖朱棣,朱棣看后大喜,便要召见此二人。可惜此时间这二人都已过世,张成之子张德刚,继承父业,遂被召入京城。
省博所藏的这件“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底足边缘有针划行书“张成造”三字,这样一件元末雕漆大师制造的精品,流传600多年至今自然堪称珍品中的珍品。
上文《嘉兴府志》中记载张成擅长剔红器,要说明的是剔红与剔犀还略有差别,剔红只是漆层为单一的红色,而剔犀的漆层则有两种或三种不同颜色的漆层。可见剔犀器的工艺应在剔红器之上。“张成造”款剔红器传世品略多些,刘和惠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故宫博物院藏的几件“张成造”款和“杨茂造”款剔红器,如:“张成造”款剔红老人观瀑图圆盒、“张成造”款花卉剔红圆盘、“杨茂造”款剔红山水人物观瀑图八方盘、“杨茂造”款花卉剔红渣斗。而“张成造”款的剔犀器则更少,现知只有日本德川美术馆藏有一件盏托和省博的这件漆盒,但前者远逊于后者。
元末至明代是雕漆工艺(雕漆是髹漆与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边缘工艺,包括剔红、剔犀等)发展的全盛时期,清代这一工艺就逐渐衰落。安徽省博物馆的这件“张成造”款剔犀云纹漆盒是1956年安徽屯溪张新吾先生捐献。
相关链接:
楚大鼎(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一)
鄂君启金节(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二)
吴王光鉴(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三)
龙虎纹鼓座(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四)
金边玛瑙碗(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五)
“张成造”漆盒(安徽省国宝级文物简介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