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进村入户,且行且记,写尽世间百态;走街串巷,随看随拍,摄全天地风光。
2022年6月4日,星期六,端午假期,阴,因“疫”情防控建议本市居民非必要不出市,于是独车开车到城中湘江滨江一带走走,并重点看看了省保文物湘江水线房(又称电报房),并用手机记之、录之,现发布与有缘人共享。
湘江水线房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124年的历史,是湘潭现存最早的电讯机房遗址。水线房位于万楼遗址杰灵台下游50米处的江岸半坡上,为一栋独立二层青砖砌墙,人字形瓦面屋顶,建筑高约10米,见方约5米,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木质楼板,大门开在西边,除北侧外,东南西三周都开有窗户。这座电报房在上世纪中叶逐渐被废弃。
湘江边的这座通讯塔楼(水线房或电报房),从房檐装饰、门窗设计等外观上看,此房有明显的西式式建筑风格。2009年,当时市文物局专说是1958年建造的;2011年,这位专家又改口说是1898年曾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曾主持修建电报中转站,并主是当时湖北至湖南电报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中转设施,是纵贯两湖地区的有线电报线路在湘潭市跨越湘江之大工程。2014年,媒体报道就一致认为是1898年建的电报房了,说是据考证,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庭奏请将荆州官督商办电报局的线路延伸至湘潭的,并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朕等吃瓜群众只能相信专家说的,据说当时塔楼连接的通信电缆就埋在湘江江底(朕严重怀疑当时有这么好的电缆能埋在湘江数十年不腐),穿江而过,连接电报塔楼。
如今,这座在空旷的原野上显得既突兀又破旧电报房,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作为时代通讯事业发展的见证,将作为文物永久屹立于湘江之滨供游人参观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