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中重要校史考略
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潭钟楼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潭中历史悠久,但限于创建时的社会状态或行事习惯,当时许多重要的活动、过程都没有用文字记述或图片记录,以至追忆往事时已无法找到相关依据。为此,出现了对部分公认的时间节点与关键人物认定上莫衷一是的现象,在此就潭中校史中的几点意见与大家商榷。
1.潭中始建于哪一年?
近几十年,潭中一直认为学校创立于1902年,但从没公示过记载的图片、文字。查民国湘潭文献委员会张子平先生(1944年任潭中校长数月)主编的《湘潭文献》,载有曾两度出任潭中校长共9年的贺云汉先生于1947年所撰的《湘潭中学校史》一文,记述学校创建1903年〔1〕。查1946年出版的《潭中学报》“校庆剪影”一文有如下记载:5月14日,天雨,潭中师生700人集会纪念建校45周年〔2〕,由此推知学校又创建于1901年。潭中到底创建于哪一年,笔者赞同清光绪二十八年。本人也没有别的证据,但相信大家的判断!
2.潭中众多创始人谁排第一?
早期资料记述,潭中是湘潭一帮有识之士共同倡议创办的,主要参与者有谢鼎庸、王国栋、罗正钧、朱润章、龙启霖、易宗、胡元倓、黎承福、黎承礼、葛天若等。这么多人到底谁的贡献最大呢?本人认为不是排第一的谢鼎庸先生而应是罗正钧先生。第一,谢鼎庸先生为清代举人,在京任户部员外郎,一直是个京官,居北京南横街,不太可能为湘潭地方百姓办学之事进行具体筹划。本人认为,之所以将他的名字放在最前面,估计是京官优先的缘故。因当时大部分人都为五品或从五品衔及以下(后来罗正钧、赵启霖官至三品,谢鼎庸被授四品衔)地方官,但谢鼎庸先中举人且为京官。第二,为何说潭中创使人是罗正钧等呢?据《湖湘文库》罗正钧传记载,罗也是清代举人,官至三品,曾任山东提学使等职,但他身为官员,最热衷的不是乌纱,而是民众的教育事业。据史料记载,1902年罗正钧奉湖南巡抚俞廉三委派赴日考察日本学制,回来就在湖南力推新式教育。潭中早期校史资料记载,是他携手湘潭的邑绅谢鼎庸、王国栋、朱润章、赵启霖等联袂创建了湘潭县学堂〔5〕〔6〕〔9〕〔11〕(潭中前身)。可见,从地方教育发展史的角度上,认定罗正钧为潭中第一创始人比较靠谱。此外,学校1936年搬入新校舍的纪念文章中,已将罗正钧排学校创始人第一位置〔5〕。要知道,此时谢鼎庸先生在湘潭城内柏荫塘去世不到1年,而罗正钧已过世15年多。按常理,作为学校校刊上发表的重要纪念文章,对办学创始人不可能犯乱排第一之类的低级错误。
3.潭中校舍(含钟楼)建设情况如何?
2021年12月31日,潭中钟楼被确定为第十一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标注年代是1933年建成,2014年市保标注为1934年建成。包含钟楼在内的潭中校舍(主体为正栋、南楼、西斋、北舍)建设情况究竟如何?
第一,钟楼何时开始兴建?查1932年12月10日出版的《湘潭民报》“一中新校舍日昨举行奠典礼志盛”一文,说校舍于9日奠基〔3〕。其实,现湘潭钟楼的北墙高处就嵌有当年的石刻“中华民国廿二年建”,说明1933年就建成了!
第二,钟楼何时竣工?最初计划半年建成,实则2年多后的1934年〔5〕才完工,整个校舍建成到了1935年,历时四载。1936年春季男生部(一中)迁入使用,女生部(二中)直到1937年春季才正式搬入。
第三,初建潭中校舍占地面积有多大?所有资料都表明校舍是购得十四总谷水塘周姓人家的田土而建,至于面积为多少,有据可查的资料要么称数十亩〔3〕,要么为50亩〔5〕,而湘潭文史专家周垒称15亩〔8〕,但找不到任何佐证的。
第四,修筑潭中校舍到底花了多少钱?当年《湘潭民报》报道说,校舍预算投资2.6万元〔4〕,由工程师蔡子连承包、姜福兴承建、蔡远杰监督,但实际这点钱远远不够,后加上变卖长沙紫东园校产所得3千元和当局追加的投入,共花费钱币4.7万〔5〕元才得已建成。
4.潭中与益智中学有什么关系?
在《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二)记述中,认为1902年由美国长老会主教凌霄志创办的益智中学是潭中的重要来源之一,本人持反对态度。历史上,益智中学与潭中的关系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当年益智中学因不符合湖南省府公布的《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而于1927年停办,于是原就读于益智中学的少数学生就转学插入潭中读书,一些教师转而受聘到潭中任教。二是1928年潭中从长沙紫东园搬回湘潭后,因陶公祠办学场地有限,男生部(一中)只好租借已停止办学的益智中学校舍继续办学,先是签合同租借4年,后因新校舍未能按时建成,于是再续借3年,直到1936年春男生部(一中)搬入潭中现校址结束。以上过程,也是潭中与益智中学的全部交集,可知潭中只是接受了益智停办后的少数学生就读和租借了他的教学场地用了7年,怎么能说益智中学是潭中的,或潭中的重要来源呢?!
其实,在潭中与益智中学并存的20世纪初,无论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益智中学要远超潭中,它当时与北京汇文、天津南开、长沙雅礼等学校声望基本相当,培养出了党的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同盟会成员刘道一,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蒋廷黻,著名翻译家、散文家钱歌川等一批优秀学生。过去潭中之所以尽量与益智中学套近乎,估计是想扩大点早期办学影响吧!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1491-1495
〔2〕潭中学报编辑部.校庆剪影.潭中学报[J],1946-06-01(第1卷34期),23.
〔3〕纪实.一中新校舍日昨举行奠典礼志盛[N].湘潭民报,1932-12-10(2).
〔4〕之骐.新校舍奠基了[N].湘潭民报,1932-12-12(2)
〔5〕李维徵.本校校舍落成.潭中期刊(第7期)[J],1937-09-24:1.
〔6〕涤寰.校闻.潭中学生(第9期)[J],1934-02:21-24.
〔7〕邓煌.本校学生生活的概况.潭钟(第2期)[J],1925-06.
〔8〕周垒.钟楼[N].湘潭市一中(总第170期),2011-6-30.
〔9〕罗宏.《湖湘世家•鼓嗓洲罗氏》[M].长沙:
岳麓书社出版社,2020:463.
〔10〕萧跃华.鼓磉洲罗氏:显望湖湘五百年[N].北京日报,2021-05-11.
〔11〕罗氏通谱网.罗氏历史名人[OL].http://www.luoshi.net/
潭中创始人罗正钧为山东图书馆(老馆)亲题“遐园”二字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