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锁钥石钟山
湖口县石钟山景区山门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2021年4月4日,朕专程专案考察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石钟山,在此记之、传之。
读了点书的人,常受到所读书刊文章的影响。朕中学时读过苏轼的《石钟山记》,朦朦胧胧中知道这地方在“彭蠡之口”,即当时的江西湖口县。其实,对朕来说,那时家里穷得买一张中国地图都无法实现,彭蠡也好,湖口也好,都是一个既不知在何方,又遥不可及的地方,说了等于也白说。更为难堪的是,文中苏轼先生还煞有介事进行了一番科学的实地考证,将郦道元、李渤等人的结论全部推翻,并得出“钟声”是因为石灰岩山体的大型空洞,受水浪冲击而发出“窾坎镗鞳之声”“如乐作焉”(其实苏公也只是趁夜瞎灯黑火的坐个小舟到绝壁下探访了一下,并未作深入的科学考究,其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千万别当真。用现在的话说,鬼才相信他那个糟老头子的话
)。至今关于石钟山的说法大至有四种:一是郦道元“水石相搏”说;二是李渤“扣石如钟”说;三是苏轼“洞穴鼓浪”说;四是后人“山形如钟”说。只是这些论述谁也没有说服谁,一直就这样持续着,这也许是就是引起人们不断前来探索的原因。
终于自驾来到了石钟山4A级景区,那就购个票进去看看热闹【只参观石钟山门票44元,停车费10元。如果坐游船则为每人130元(附带游大孤山,即鞋山)】。其实,当走近这个仅60米高(相对水面高度约40米)的小石头山包时,朕已没有什么探索的欲望了。
眼前的石钟山玲珑幽静,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山头各处堆满了各种楼阁水榭,寺庙祠堂、石碑题刻,这些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如泉涌,写出些惊世之作来,可对朕这种打卡一游的人来说,随便逛一逛就差不多了。,
进了景区的大门,直接就进了“石钟亭”。亭子周边堆积了一些所谓的太湖石(石钟山地区这种石灰岩的民间称呼),意在告诉游客,石钟山就是这种石灰岩构成的,特点是瘦、漏、皱、透,所以用力敲打就能发出响声。再移步十多米,就到了“鸣钟亭”,居然有人把守着和鸣钟,凡撞钟者要求交上2元碎银方成。哈,俺对这种交易没兴趣,于是再往上走经怀苏亭后,往左即去绀园、梅花厅和太平楼(走这条线可直接前往桃花洞、忠烈祠),而直行就到山顶的“紫云廊”了!
在“紫云廊”附近,朕拍一堆摩崖石刻时。偶然发现了“湘潭心”三个字,感觉这里应该大有文章,后续游览发现是湘军水师将领湖南衡阳人彭玉麟在此驻节多年,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湘军在这里驻守和打过仗近10年。于是才知,原来是这样一种湘军文化渊源。
继续往前走,往左就是6柱6角攒尖顶“江天一览亭”(下坡可见一座新建的临湖塔)。往右有一座简单但不简陋的4柱攒尖圆顶覆黄色琉璃瓦的“清浊亭”。站在这两处地方临湖瞰江,巉岩壁立,巨石临江,都能看到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水分清浊两色,蔚为壮观。原来,这湖口就是鄱阳湖进长江的入口,湖口县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之所,难怪战略地位这么险要,有“江湖锁钥”之称!
结束石钟山之行后,朕一直在思考,一个地方要出名,确实要请有影响的名人名流说几句话或写几个字,如石钟山有苏轼,浔阳楼有白居易、《水浒》,藤王阁有王勃,岳阳楼有范仲淹,等等,这种名家的文字就是无形的广告,且能传之久远,最终造福一方。可见,有些文人骚客你不傍还不行!

石钟亭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构成石钟山的岩石“太湖石”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鸣钟亭及索钱人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怀苏亭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石钟山与湖湘文化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江天一览”亭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临湖塔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清浊亭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景区外码头边风景(一)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景区外码头边风景(二)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当年苏轼从这里下去考察过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矮个子)苏轼同志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江(左)湖(右)合流处清浊分明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从江、湖上看石钟山是这个样子 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