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题刻贯道溪
宋朱熹题白鹿洞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2021年4月4日,朕专程专案考察了位于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发现这里除收藏了许多碑刻外,其下的贯道溪还有许多摩崖题刻,并专辟有中华女子诗词碑苑,在此记之、传之。
白鹿洞书院位于山谷之中,这里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合,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实地考察发现,一条叫贯道溪的山涧将书院与对面的青山分隔开来,而且1978年重修时为了造一个前坪,书院一则还从河底垒起了10余高的垂直石护坡。如此一来,溪水小的时候,从书院棂星门前就要以沿石蹬直接下到溪流中。如果遇上洪水,则需通过枕流桥绕到对岸。这样一来,溪中时露时淹的岩石及两岸花岗岩裸露的地方,就成了文人骚客摩崖题刻的好地方。
数百年来,这里日积月累了百余处石刻,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俱全,堪称一部书法字典。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题刻文字有写得少的,二至三个字,有写得多,几十上百字。有些已无法分清谁人所写,写如何时,只能笼统地称为先贤之作了。
据联考察,贯道溪的摩崖石刻有宋代的、明代的和清代的及现代的。如“风泉云鹤”为南宋景惠年间陈淳祖题,“砥柱”为明正德年间李梦阳题,“逝者如斯”为清代康熙年间元原生题。如“枕流”出自南宋典故,孙子荆说要隐居森林“枕石漱流”,却误说成“漱石枕流”又不想认错,于是辩解称:枕流是要洗耳,漱石是要磨牙,这反映了晋代士大夫隐居林泉的意趣。当然,还有大部分题刻因年代久远或人微言轻已无法说出作者或年代了,这也许就是风水轮流转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本质。
纵观白鹿洞贯道溪这些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贯道溪秀丽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一)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二)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三)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四)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五)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六)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七)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八)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九)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十)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十一)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十二)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十三)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十四)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白鹿洞贯道溪石刻(十五)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