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追思: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2012-04-04 23:20:43)
标签:

清明追思

怀念母亲

微也足道

杂谈

分类: 生活空间

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清明追思: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摄影:微也足道

 

    母亲陈氏生于1931年3月14日,卒于1978年3月28日,离开微也足道已34年了。

    母亲走得突然,加之当时家里很穷又居住在农村,照相不是很方便,母亲在世时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相片,这成了微也足道永远的遗憾,为此还常常责怪父亲、哥哥和姐姐。三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在微也足道脑海中的容貌已逐渐模糊,但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却愈来愈强烈,母亲的呼唤、叮嘱仿佛在耳际萦回。

    母亲出生在一个破落的文人家庭,尽管她的外公身为知县,她的舅舅官至国民党军队旅长,但这些并没有给母亲带来多少欢愉。微也足道从父母以往的谈话中依稀记得,母亲6岁左右失去了自己的亲娘,而她的父亲十分好赌,且因吸食大烟身体状况很糟,对她也就没有尽过多少照顾的义务。母亲常对我们说,她小时候几乎是由婶婶带大的,十八岁就嫁给了当时穷得叮当响的父亲。微也足道猜测,父亲那时贫困潦倒也能娶上母亲,估计是解放初期母亲家里既有在旧社会当官的,又有在国民党军队中干过事的,加之还有一位跑到台湾去的亲兄弟,论出身已是十分的不好了,只好下嫁给父亲这样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根正苗红的穷小子了。微也足道曾听父亲说过,解放初期他积极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应算是一位很有培养前途的有志青年。

    微也足道对母亲最早的记忆怕是两岁左右。那时,全家六七口人住在一个大村子的最里面,要七拐八湾的才能进入俺的家门。童年时俺常伴随着母亲到菜园摘菜,是个不折不扣的跟屁虫。仿佛记得家里有块“菜土”在池塘边,母亲摘丝瓜时微也足道就在塘边玩水,一不小心微也足道就跌入了池塘。当时母亲因患白内障视力不好并没有发现微也足道已落水,据说她只听见池塘边有咕咕的冒水泡声,凭直觉意识到是俺掉进池塘里了俺这才救了,这是伟大母亲给我的第二次生命。

    微也足道三岁左右,记得那时生产队流行开批斗大会,常让地主戴着喇叭筒一样高的帽子。有一次在村子里的老屋开批斗会时,因会要开很久,母亲就带我参加。但母亲总是菩萨心肠,从不对别人说三道四,并不时告诉微也足道一些朴素的道理,就是与批斗的“地主”面对面时,也要微也足道按辈份称呼……用当时的话说,她那时阶级立场不是很坚定。

    微也足道四岁左右,对家里的事印象就较深刻了,对母亲的认识也逐渐丰满起来。印象中母亲因患白内障眼疾无钱医治视力不好,就很少像一般的农村家庭妇女一样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只是农忙的时候才出去做几天工,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做“全职”太太。不过,那时因家里子女较多,且中间父亲帮别人建房还摔断过腿,生活的重担让母亲日子过得很不愉快。

    尽管母亲读书不多,但记忆力强,悟性很好,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比父亲要高明得多。那时,家里虽穷,但母亲却十分注重子女教育。母亲常引用《增广贤文》上的许多话来教育我们,如“有书不读子孙愚”;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使得微也足道从小就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事的简单哲理。

    微也足道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很难看得到报纸或杂志,启蒙教育则主要靠母亲讲故事。母亲讲得最多的是薛丁山的故事,有时父亲有空时也来凑热闹补充一些细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常常让微也足道听得聚精会神。冬天,一家人吃了晚饭就围坐在火塘边洗脚和猜谜语、对对联。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穷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微也足道五岁时就很懂事了,还在家里屋后的山坡下面亲自挖了块书桌大小的“菜土”做实验田,记得种过玉米、南瓜藤等,不过好像没什么收成。因老家六口人窝居在村子的最里边,毫无发展空间,记得母亲唠叨最多的事就是搬出村子另建新屋。就在这一年,印象中父母就做了搬迁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

    微也足道七岁那年,家里就建好了新房子,搬出了原来的老村子,不过家里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农村穷,生火做饭主要靠薪柴,有少量煤炭做成煤球则用来煮猪食,而为节约用煤每天早上都得发煤火。记得母亲常为不能一次引燃煤火而无数次发火,当时做儿子的也爱莫能助。现在想来,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做个家庭主妇真不容易。

    几年过后,家里建新屋后的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母亲时不时也到外面寻找一些生计之法,并将挣得的少许零钱给微也足道买新鞋或学习用品,以表示对微也足道学习进步的奖赏。那时,微也足道读书算是渐入佳境,学习成绩常名列学校前三名,经常戴大红花或奖状回家,母亲为此感到特别自豪。

    母亲虽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但在微也足道心中却是崇高而伟大的。尽管那时家里很穷,但母亲从不拿别人的一针一线,也从不拿公家半点东西,并特别强调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做人要讲信任,这让微也足道受益终生。母亲那时除强调读书能改变命运之外,要求我们人穷志不能短,还反复强调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凭良心做事。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的敦敦教诲微也足道一直谨记在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人生来说是一种悲哀!请母亲原谅儿子清明时节没有去您的坟前看看,只将对您的思念记在这些文字里,但愿天堂里您不再受人间的疾苦,祝您安逸快乐,一切安好。

    母亲,儿子爱您,想念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