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不能只图索取
——潭中教师“飞水漂流”活动有感
飞水漂流,惊险刺激,飞一般的感受,人人称爽。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娄底涟源市杨市镇龙山大坳村的飞水涯,是一条由人字型山脉自然冲刷而形成的山溪。过去,因属军事管理区,外人是严禁入内的。这些年,因军事设施的逐渐民用化,尽管还有多处竖立着“军事管理区”的牌匾,并还有数十栋使用中的军用物资贮备仓库,但除特别重要的几个军事要地外,这里已不再对出入人员进行任何限制。也许以前曾是军事管理区的原因,飞水涯山谷里一直没有居住的农户,故对自然的破坏很少,小溪岸边和陡峭的山峰上森林和植被保存完好。微也足道站在漂流接待站环视四周,但见身边群峰巍峨,到处是竹海婆娑,遮荫蔽日,脚下流淌的小溪清澈见底;放眼远望,山峦起伏,远去的群峰森林葱翠,烟雨弥漫,好似人间仙境。当你悠闲自在地行走在这绿色的森林氧吧里,无限迷人的自然风光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
既然大自然有这么好的恩赐,当地政府也就毫不客气的充分利用起来。在飞水涯人字型山谷小溪的上游,2008年由某旅游开发公司投资修建了上下两个小水坝,拦腰截断了小溪的潺潺流水。沿小溪而下,凡溪水流速较急的地方都已修成1.5米宽的滑槽,如今滑槽的下面都形成了一个个深水潭。如此这般,就开发出一段约2公里长的漂流景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休闲好去处——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鹿的飞水涯漂流。
6月14日,潭中高二年级32位教师驱车3.5小时,来到这里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休闲放松体验:吃农家柴火腊肉和野菜,观山区自然生态风光,享受飞一般的漂流感受等。尽管当日山沟里气温只有16摄氏度左右,且天公不作美,刚一开始漂流就下起了大雨,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漂流的好日子,但坐在两人一组的无桨橡皮艇上顺流而下,百多米高的落差仅2公里内漂完,时而惊险时而平缓的刺激还是让漂流者兴奋不已。尽管漂流结束后教师们个个成了落汤鸡,有的冻得浑身直打哆嗦,但从同志们兴奋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种双人自助漂流还是感到无比惬意的。
下午3:00,当教师们带着欢声笑语驱车离开之际,微也足道的心情却反而沉重起来。微也足道在思考:因漂流之需通过建设河坝人为控制水的流量,让正常的溪流时而断水,时而大水,泥沙俱下,这将引起流域内水生动植物环境的剧变,十分不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微也足道发此文之时特意将现在溪边植被的情况与刚开发时的情况进行了比对,发现经过人工改造的溪段植被变化很大);因漂流之需人为地截断小溪而筑起的堤坝,既影响下游水资源利用,也不知那一天是否会突然垮塌,造成的洪灾将危及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许投资客赚走了金山银山之后,留下的只是当地居民无尽的遗憾;因漂流之需而在陡峭的山坡上开挖出来的盘山公路,因开挖山体造成的松动将大大增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率,这些最终怕也得会由政府买单;因漂流之需而在山谷里建起的旅游接待站、旅游饭店,污水直排,垃圾没有运走就地堆放,让清澈的溪水浑浊变味,当地原住民从前美好的家园也许从此不再。
人们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一哄而上”的漂流资源开发,微也足道预言,我们迟早会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微也足道希望,各地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处处注意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龙山飞水涯山峰挺拔,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近100%,为天然的森林氧吧。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龙山飞水涯两边的山岩上竹海婆娑,遮荫蔽日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龙山飞水涯溪流中人工修筑的漂流滑槽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龙山飞水涯漂流接待站一角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建在龙山飞水涯溪中间的40余间漂流接待客房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龙山飞水涯上游为漂流而修建的盘山公路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飞水涯下游修筑的特殊用途建筑(隔车窗拍摄)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飞水涯下游修建的特殊用途物资贮备仓库(隔车窗拍摄)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龙山飞水涯下游的民居村落(隔车窗拍摄)
图片摄影/微也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