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大冲刺三步曲(一)
题记:2010年高考即将到来,为帮助广大考大合理应考、科学应试,2010年5月微也足道曾在《名师网》上进行过高考最后一个月大冲刺的视频讲座。在此,再就2010年湖南新高考化学科的复习与应考谈点个人管见。本讲述与分析从“知识梳理”、“方法点拨”和“高考预测”等三个方面对高考复习进行探讨。本文是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化学复习迎考大冲刺“三步曲”中的第一部:“知识梳理——不变的内容最重要”部分。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博友批评指正。
一、知识梳理:不变的内容最重要
高考学科知识的复习,通常来讲应立足“三考”:考纲、考点和考题,其中“考纲”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应考的根本。对于2010年湖南新高考理科综合中的化学科内容,“考纲”已规定必考内容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1和选修4为蓝本,选考内容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和选修5为蓝本。针对“考纲”所限定的上述内容,高考化学复习可从“必考”和“选考”的角度对应考知识进行梳理。
(一)必考内容
2010年新课程高考理科综合湖南卷化学学科的必考内容主要有以五个方面: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如何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变化过程的本质及能量的变化。初步认识实验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相关计算,并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化学研究。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这部分内容是新课程高考的亮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突出了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及化学对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和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主要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在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异同,物质的基本分类,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物质的量及m、Vm、c、NA一系列概念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等内容。
上述内容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明晰各种微粒的定义及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熟练运用摩尔的计算既是基础知识的重点,也是基本概念的核心,必须加强弱点、扫除盲点。
(2)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
主要包括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内容,要求能准确理解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概念及相互间的联系,能通过物质的量与各种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及溶液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必须熟练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要求准确应用。
(3)化学反应与能量。主要包括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大”反应类型在反应实质上的差异,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热化学方程式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化学电源种类及工作原理,金属腐蚀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等。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及盖斯定律的相关计算,能利用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得失守恒的特点进行相关计算。
这部分知识与生产、生活知识联系较广,同时还有盖斯定律等新考点,是历年高考出题的热点领域,必须做到概念清晰,原理清楚,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溶液。
溶液与胶体是最重要的分散系。溶液的特点、分类,胶体的特点与判断,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等。熟悉溶解度、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虽然不多,但却是常考内容,大家一定要掌握。
(5)物质结构与原素周期律。
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核外电子的周期性排布随着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多少及原子半径大小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化学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等内容。
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着物质的外在性质,若要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结构。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要包括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等内容。
(7)电解质溶液。
主要包括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溶液pH值,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离子共存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沉淀与溶解平衡等重点内容。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焰色反应等都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复习时应特别重视用差量法、守恒法等解题技巧解答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题。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卤素及其化合物也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一定要牢固掌握典型非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Fe2+与Fe3+的转化,Fe3+的鉴别,铝的化合物,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是需要大家熟练掌握的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都是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新课标中的内容虽然有所减少,但这部分考点却相对较多,特别是联系实验考查、框图推断及融合化学计算等,使得题型的综合程度将会不断提高。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同分异构现象。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常见有机物的主要性质、相关反应类型及重要应用。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应考的角度来讲,必考部分有机化学的内容较为简单。如果不选考有机题,则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和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有较大相关性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及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上。
5、化学实验基础
主要包括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结构与使用要求,典型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及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常用化学试剂的储存,实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等。实验图表与仪器绘制,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近年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在不断加大,对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迎考前必须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复习,做到对实验的设计、评价与方案改进运用自如。同时,实验复习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轻视实验技能培养,而且要关注实验安全,树立环保意识。
(二)选考内容
1、化学与生活
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剂、药物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合金的组成与性能,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及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本部分选考内容相对来说考纲要求较低,都只要求“了解”。复习时应突出重点,围绕教材进行展开,不宜随意加深拓展,但应与生产、生活广泛联系。
2、有机化学
主要内容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烷烃的系统命原则,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空间结构和主要化学反应与有机物结构推断。取代(含酯化、水解)、消去、加聚、缩聚等有机反应的类型,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一些典型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氨基酸等)主要性质。利用平均值法、关系式法进行有机计算。联系生产、生活、环保、科技等相关方面认识塑料、橡胶与纤维等合成材料的应用。
有机化学的考点要特别重视烃、烃的衍生物代表物结构、官能团性质及反应规律的巩固与深化,命题侧重对获取信息、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能力的考查。
上述两个方面侧重的是从知识层面对考纲进行梳理。其实,化学科考试既要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考查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考查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素养。所以,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上述各述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在策略上把握考试复习的主动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