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纪念湘潭市一中建校107周年
今天,是湘潭市一中建校107周年纪念日,学校没有象往年一样举行纪念活动,刚好今天也是微也足道的导师、以前的同事,原学校副校级协理员、特级教师、教研室主任胡玉奇先生的忌日,为此,微也足道特将2005年7月9日在《湘潭晚报》上发表的文章转载如此(此处略有删节),算是对学校、对导师的纪念与怀念。
斯人仙去
精神永存
——深切怀念《湘潭市一中》报原主编胡玉奇先生
2005年5月14日,是市一中建校103周年的纪念日,正当全校师生沉浸在校庆的喜悦之中时,忽闻噩耗,玉奇先生与世长辞了。先生走得这样匆忙,这是我等始料不及的,尽管消息千真万确,但我仍久久不能接受这一现实。
玉奇先生与我在市一中共事十五载,而作为办报的搭档就有十年。先生长我23岁,既是我的前辈、上级,又是我尊敬的导师,还是我最好的朋友——难得的忘年之交。我永远记得:先生作为一位名师,将为人的准则传承了我,教学的方法授予了我,管理的经验告诉了我。
1995年下学期我被任命为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先生作为室主任,对我这个新手无私地帮助和耐心地指导。一个月后,我向先生提出创办一份校报的设想,先生立马表示赞成。1995年11月4日,在时任校长夏国华、党总支书记郭务强的支持下,学校正式批准创办《湘潭市一中》报,并任命先生为主编,我为副主编。从此,我与先生就一起操持起校报的工作。我们一起创立了湖南省中学校报刊联谊会,一起把校报办成了湖南省“十佳”中学校报,一起将校报办成了一张“学校的名片”。直到先生临走的前一天,还在为第106期校报出版劳神费心。
校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向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传媒,她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话语权在学校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生作为校报主编,一直把报纸当作自己的生命。先生学的是语文,教的是政治,而我这个助手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化学教师,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有限,为了办好校报,先生在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方面均亲力亲为,先生说这都是因为晚辈一句“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让他感到责任的重大。先生特别重视报纸的头版头条,每期头条的策划都要从报道内容、报道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仔细考虑。为确保报纸的质量,曾记得办报之初,先生起早贪黑地到离校很远的排版现场校对、督查。也依稀记得,有一期校报为刊发一首校友的诗词,先生对一个意义不太确切的词多方查找,与作者反复推敲,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先生作为校报的主编,同时也是校报的主笔,每篇文章都洒下了先生辛勤的汗水。办报之初,校报因为级别低,影响不大,自由投稿者并不积极。为保证每期报纸能按时出刊,先生作为主编既写消息,又写通讯;既写评论,又写散文;既写学科教学论文,又作学习方法指导,几乎报纸上各式各样的体裁的文章他都能悉数出之。特别是先生的言论文章,谈观点、说见解、话感悟,阐述精辟,从不人云亦云,通篇如行云流水,将自己的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对先生的怀念,不是短短几行文字所能表达的。在这里,我只想对先生说:遇到您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安息吧,永远的尊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