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人生的发展奠基
——微也足道在湘潭市第一中学第12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请问同学们,在“世界读书日”你读了什么书?(与学生互动以营造氛围!)为营造书香校园,点燃读书激情,我就围绕“读书,为人生的发展奠基”这一主题,谈几点对于读书的意见。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观点太封建、太功利、太世俗、太消极,不符合当今社会读书的主旨,用时髦的话说是“很傻很天真”,咱们别信!其实,读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今中外大多数人对读书的理解是积极的、透彻的和值得借鉴的。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王蒙说:“读书是一种风度,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
于丹说:“读书就是滋养自己”。
我说:“读书,是为人生的发展奠基”。
不过,以上说法再好也没有咱们家宝总理说得好。温总理4月23日在国家图书馆与读者交流时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想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最高享受。还有研究证实,读书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提升人的品味,增强人的素养,还能健康人的心智。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
读书的好处如此多多,足可见读书的重要!不过对同学们而言,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科书不是你们惟一的世界,世界才是你们的教科书。所以,同学们要逐渐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如化学教科书上说是凯库勒在梦中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但有人论证这只是别人美好的想象;如物理教科书上说伽俐略因比萨斜塔那个著名自由落体实验奠定了他实验物理学家的地位,但也有人证实他根本没在那做过实验!如历史书上说罗马帝国消亡有三大原因,但有人却说是亡于蚊子(疟疾),这些在书上是没有的。故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若想拨开这些迷雾,惟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来解决。在此,就如何读书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读书不要讲条件。读书重要的是心境而非客观条件,人读书只有出于自然,才能享受读书的乐趣。不想读书的人总有理由,要么嫌时间太少,要么嫌环境太吵。什么“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要想读书等明年”。其实,读书四季皆宜,无论何时都可手不释卷。读书随处可行,坐着、站着、躺着都是精神享受。
二、读书要有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21世纪,是一个读书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弥漫校园。文字是有味道的,读书是有方法的。一是读书要趁早,人越年轻读书印象越深刻;二是读书要动笔,寻章摘句点评批注才能过目不忘;三是要勤奋,绝不能一暴十寒,浅尝辄止;四是要多思,发现和思考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读书要兼收并蓄。就中学生而言,不论是修文还是修理,只读经典和教科书是不够的,读书也应争做“杂食动物”,文史哲、社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要来一点,即既要读传统经典,也要读现代精品;既要读文学作品,也要读科技资讯;既要读中外名著,也要读本土文化;既要重视纸质阅读,也要重视电子书籍。“书到用时方恨少”。书读得越多,见识就越广,你对世界的了解就会越透彻。当然,读书益智,但开卷并非都有益,所以读书还得有所选择。用温总理的话讲,就是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
。
四、读书要学以致用。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而且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千万别把自己读成书呆子,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合理的读书应是边读书,边思考,将自己融入周围的世界,不人云亦云,处处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一定要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字、成文甚至成书,这样才能让别人分享你读书的快乐,感悟你读书的意境,了解你读书的成果。
老师们,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燕舞莺歌、草长鸢飞的季节,也是读书的最佳时节,让我们惬意而充实地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读书时光吧!读书启迪智慧,读书滋润心灵,读书提振信心,读书改变人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奋进,将潭中变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读书乐园和精神家园!
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