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片观感:生命因你而动听

(2009-02-20 09:34:12)
标签:

电影观感

放牛班的春天

微也足道

原创作品

思想教育

感化教育

校园

分类: 文学原创

影片观感:生命因你而动听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微也足道

        影片观感:生命因你而动听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摄影/佚名 

       题 记: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 

 

    很少看电影的我,最近响应学校工会号召,观看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视频,虽然影片没有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情节,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被电影中主人公马曲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感动着,特别是对他为学生成长所付出的努力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学校因性质不同会拥有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学中称之为因材施教。影片中少年教养院里的学生其实是一群被称为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心肠”的孩子,他们因种种原因导致对学习毫无兴趣,而抽烟、说谎或搞恶作剧却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少年教养院的哈山院长对这些“麻烦的制造者”采取的是高压政策:“违者必究,违者必惩”,结果事与愿违,师生矛盾越来越对立。而代课教师、“落难才子”马却以身教重于言传,品德重于学习,过程重于结果的态度,采取了“处罚,威而不严;假愠,慈而待之;理解,换位思考;音乐,获得共鸣;宽恕,重获新生”的育人举措,用爱的真谛让这些迷途的孩子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希望。为此,年轻的生命因马竟然变得如此动听!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微也足道悟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享受教育的幸福必须付出真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表现一般甚至品行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真心地与他们交朋友,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黑暗中送给他们一束光明的火烛,你就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重、理解与支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春风花雨、润物无声”。相反,如果教师只一心想着用什么策略、什么兵法来对付学生,甚至像哈山院长一样单纯以“以暴制暴”方式,学生也不一定会买你的账,可能还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哀莫大于心死!。

       二是教师要成就教育的奇迹必须讲求方法。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纠正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细致的生活观察了解他们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如对俏皮淘气的学生甚至“问题少年”,教师若能洞察到他们心灵上渴望被理解、被重视、被尊重的情愫,你就会俯下身子与他们交流,想方没法让他们重拾光明。当然,教师还得以身作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才能做到让学生逐渐认同教师,理解教师,并最后获得尊重。否则,简单地以“行动——反应”为准则来教育学生,就可能会像哈山院长一样欲速而不达,甚至连自身前程也被学生所葬送。

       三是教师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不怕失败。越是优秀的教师,越不想任教所谓的差班或差生,因为他们怕浪费时间和精力,怕付出的努力没有“回报”。如你辛辛苦苦为他准备了一节课,他就是不与你配合,甚至还在课堂上还“大闹天宫”,让你花在课堂控制的时间远多于课程教学的时间,导致连“教学计划”都不能按时完成;让你活生生地感受费力并不讨好,好心没有好报等失败的滋味。此时,作为意志坚强的教师必须面对现实,把问题当课题,把教室当实验室,“不抛弃、不放弃”,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剖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影响思想,用行动落实行动,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赢得学生的信赖,取得教育的成功。

       当然,电影毕竟不等于现实,她是浪漫和理想的艺术,但它给人的启迪却是有益的。我始终认为,爱是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必须坚信,他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有些人的生命,会因他而改变、因他而精彩、因他而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