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改论坛:新课程更需要思想的参与

(2008-06-07 11:43:55)
标签:

校本教研

课改论坛

湘潭市一中

座谈会

教育

分类: 微也足道

课改论坛:新课程更需要思想的参与

据2008年4月15日学校新课程论坛即兴发言提纲整理)

 

        题记:

        今天是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日子,在此祝全国1050万考生(特别是湖南的53.4万考生)万事如意,也祝我今日参加高考的所有学生考试顺利,马到成功。

 

        2007年下学期开始,湖南省高一新生全面实施新课程,一年的实践表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进展基本顺利,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疑惑或误区,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分析、去研究、去解决。在此就实施新课程的感受谈三点认识:

        一是坚持教育的理想追求。高中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实施的是标准意义上的新课程吗?尽管我们每位教师或多或少还有这样那样一些困惑,我想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我想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学校教育教学无论怎么改,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果这三个目的都达到了,新课程的改革也就基本成功了。不过千改万改,分数提高才是硬道理,所以我们对理直气壮狠抓质量,竭尽全力提升素质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二是课程改革应立足课堂。目前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其目的是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科书不是再是学生惟一的世界,而让世界成了学生的教科书。就学校而言,我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永远在课堂,不论教学模式如何变,课堂这个主阵地必须坚守,坚持低负担、高效率这一理念永远不能变。我们不要轻信专家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如何如何,教师还是应该扎扎实实面对现实的课堂才对。不遗余力地去完成每一堂课的课程教学目标,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应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目标。

        三是转变观念乃刻不容缓。目前各地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都存在一些误区,在实施新课程中应逐渐转变,大胆扬弃,让教师得到彻底的解放。一是建议不要号召家长来校听课。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训练有素的专门人才,你大呼小叫地喊一些扫地的、卖菜的来校听课,这样对教师的评价可信吗?二是建议不要听推门课。上课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状态有时与心情的好坏密切相关,如果一位教师昨晚跟太太大吵了一场,一清早你懵懵懂懂地走进人家的教室里去听课,当然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你就这样地去评价他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三是建议不要检查教案或听课笔记。从每种意义上讲,不要教案上课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当然不备课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对教师的管理只重形式,不重实际,并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关心的应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建议通过推出示范教案、优秀教案等进行隐性评比,以通过内驱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程的一点理解,旨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