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华社针对广东的车改叫我谈一下车改后公务员出行的问题。我是支持车改的。就我个人而言,车改对我没有多
大影响。改革前,我坚持步行上班7,8年了,非工作日也少有用公车。车改后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工作用车。我过去分管医政,事物繁多,全省性的医改调研、医政巡查、会议讲课,用车里程是全厅最多的。车改后,虽然我不分管“救火似”的医政医管,用车客观上和主观上都少了,表面上是节省了很多开支。但对于一些部门,如医政处、监督处等处室,分管厅长没有车了,过去“借用”领导车的机会都没有,也许给下基层调研和处理事情带来一些影响。但是,我认为这种影响是要解决和可以解决的。我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社会交通工具,地铁、滴滴、神州甚至摩托,哪种方便使用哪种。又一次我下地铁之后接驳到目的地,扬手就叫了一步摩托车。有朋友听了很惊讶,说:如果你坐摩托被粉丝闪拍,一定很轰动。
车改,带了一种清新的政风,但也要给公差办公留一定空间。管理是重要的,影响工作是不恰当的。各地政府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从节省、廉洁、高效出发,如果单纯以改公车而改公车,降低了办公的效率,或增加了行政成本都是不合适的!有时候真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时间和机会成本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单位办公室向出租公司租车一天的成本(广州-珠海-广州,过一夜)3000元,假如2000元包干行不行呢?假如实报实销是不是便宜呢?广州市区到机场接一趟至少300元,如果使用优步或滴滴呢?
附:今天的一条帖子给我很大的信心:廖巡视员坐地铁接受中国之声直播连线采访。[赞]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开收音机,亦少关注微博,@波子哥-廖新波
被称为“巡视员”,查百度方知从副主任变为巡视员。希望廖巡视员继续关注医药体制改革,积极建言献策,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难题。【注:今天在上海东方卫视做完关于医生过劳与维权的节目后,在虹桥机场候机的时候,中国之声约定我21:45时左右连线谈儿科降分考试的话题。还好,本航班没有误点,我在机场到家的地铁上接受了这个采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