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拆,拆,拆!

(2013-04-02 08:03:53)
标签:

杂谈

大邮筒

红专厂

分类: 波子杂谈

   当今的决策者也许知道高楼文化和贵族文化,也许忽视坊pic间文化和平民文化。当然不乏附庸风雅者。我不谙艺术,本毋需担忧。但我看到各地"重振"中华文化,修旧如旧,没有"旧",也"造旧"如旧,甚至编写历史"典故",我有点联想。对于后者虽然也有点可笑,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古老当时兴",文化的沉积如同陈酿,越久越香。广州不愧是中国商家与中国商业发祥地,可以说不可伦比,但是回头看看我们的十三行还有多少"行",只有点滴了。一个邮筒不太起眼,但是唯一的一个邮筒就可以有一串的故事。红专厂与星坊对于不谙艺术的人来说是不起眼,但是又有多少的贝多芬、徐悲鸿、林墉是在高楼大厦中造出来的呢?我们是否停下来听听,看看坊孕育多少象约书亚.贝尔这样的国际大师若干年诞生在这些不起眼的坊间工作室里。
    很多人抱着对政府的信赖往这个信箱里寄信,寄给三十年后的父母,朋友,或自己。没想到让步金融城,pic这份信赖就可能打水漂。很多人都很失望。
    广州拆!拆!拆!拆掉的何止是一条街,一个邮筒,拆掉的将是一段历史!拆掉的是人民对政府的信赖!拆掉的是和这个城市的一段感情!

    凡拆总有理由,最大的理由是“临时”。当“临时”成为诟病的当今,“临时”确实是最大的理由!因为临时没有立法,没有正式规划,拆你没有商量。我们不会忘记的是海心沙,它也是“临时”,但是就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最后也通过“合法”程序变成“规划”中的了。

     为什么海心沙这样“高贵”的临时建筑就可以保留,而创意园、大邮筒等这些“市井”的就非拆不可呢?海心沙开始不舍得拆,美其名是市民公园、市民广场、广州名片,后来呢?是不是,海心沙可以租给别人换取GDP,而创意园是不是太碍市容呢?如果说文化,海心沙是文化,创意园也是文化,大邮筒也是文化,拆谁不拆谁这就取决于决策者的喜恶,而不是民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