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此文献给离去的戴护士长,献给那些用信念在坚守的医者】10分钟,一条生命的

标签:
转载 |
分类: 波子杂谈 |
![[转载]【此文献给离去的戴护士长,献给那些用信念在坚守的医者】10分钟,一条生命的 [转载]【此文献给离去的戴护士长,献给那些用信念在坚守的医者】10分钟,一条生命的](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戴光琼护士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和安医附二院泌尿科的同仁们一样,内心无限悲凉,但是我还得往前走,我们还得坚强起来,因为我们身上都有医者的责任。就如戴护士长的同事们在悼文中所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患者不离不弃,因为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将此文献给在天堂的戴护士长和那些用信念坚守的医者们!)
三天前通大附院急诊抢救室内真实上演了“笔落刀下”的一幕,医者以“对生命至高尊重”的态度对遭遇急性喉梗阻的李英(化名)紧急施术,李海英因此幸运脱险——
“没有选择,就在急诊抢救室里手术!”
(“病人的呼吸就快没了,已经没有可能再把病人往手术室或者病房送了,我们当机立断就在急诊抢救室拉上屏风做临时手术室。”那日,急诊科护士总长崔秋霞和前来急会诊的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邱晓霞果断商议决定。)
11月8日8时30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内气氛异常紧张,在屏风围起的临时手术室里,没有无影灯,只有一个简陋的立灯,一名护士捏着简易呼吸器,手术医生和助手则敏捷地切开皮肤、切开气管.......医生紧急切开的是一个呼吸通道,而这个呼吸通道就是一个生命通道。
这个躺在急诊平车上接受手术的病人叫李英,家住滨海,20多天前遇到一起车祸,喉颈部受伤,轻度的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一直不能纠正,为此于8日上午从滨海赶到通大附院看专家门诊的。让家人未能料到的是,刚到医院病人的病情就急转直下。
“起先,病人还能与我们对话,突然她的呼吸变得窘迫起来,呼吸越来越困难,意识越来越淡漠,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三凹症’。”急诊抢救护士总长崔秋霞所描述的“三凹症”在临床上表现为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肋下及剑突下呈凹陷,通俗的说就是只能吸气不能呼气,如不采取紧急措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在搭起临时手术室的同时,急诊室内一组人马迅速调集手术包、麻醉药等手术物品,包括准备好患者手术的头位、戴好消毒手套,另一组人马则紧张地与患者家属手术谈话,因为这是术前的必须程序。
“医生都急成这样了,家里人还迟迟不签字!”
从8点30分到8点35分的五分钟,对在场的所有人都倍感煎熬。实施气管切开术是必须征得家属或病人的同意,但就这个签字十分艰难、令人焦心。
“家人的犹豫,我们能够理解!因为一切来得太快了些!”在场的急诊医护人员事后对记者说。原来送李英来院的小伙子张旭(化名)是其内侄,儿子在徐州读大学,张旭觉得实在担不起这样责任,万一手术不成功怎么办?于是他立刻拨通了其姑姑李云(化名)的电话,李云是李英的姐姐,一起陪同来院的,当时她还在急诊的停车场,十分钟前李英情况还比较稳定,怎么一眨眼功夫就要立即切开气管呢,她实在不能接受,于是她就坚决喝斥内侄不能签字。
“哪怕引发纠纷,我们还是要先救人”
“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此刻的生命已经容不得等待。”崔秋霞总长很认真地复述了当时的抢救部署,“我们果断分头行动,一方面与家属做最后的争取,同时姜丽娟护士长准备各种抢救设备,邱晓霞医师消毒手进入手术状态,我再次与门诊部紧急汇报。”门诊部副主任王建平、张志泉接完电话,扔下手中的活就往一楼抢救室冲,“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在这种紧要关头,我们既要遵循原则,更要竭尽全力。”
幸运的是,患者内侄张旭终于在关键时刻签了字,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就绪的手术医师几乎是“笔落刀下”,抢救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
“笔落刀下,5分钟后患者清醒了过来!”
(“实在没有时间再等了,只听到旁边的护士在报监护仪上的心跳数,50次,40次,30次,10次......就算家属不签字,我们自己担风险,我们的手术刀也准备下了!”实施抢救手术的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邱晓霞对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11月8日8时35分,从手术刀落下到整个手术结束,前后仅3-5分钟的时间,医生麻利的速度让从医院停车场赶来的病人姐姐袁秀云有点瞠目,“这么快?结束了?”
“这个病人是典型的急性喉梗阻,血氧饱和度已经降至0,抢救的机会转瞬即逝!笔落刀下,我们必须抢时间,哪怕是抢一秒钟,很幸运,患者5分钟后清醒了过来!”邱晓霞告诉记者,“脑缺氧往往比心跳骤停更可怕,心跳骤停有时可以通过心肺复苏恢复,而脑缺氧时间超过5分钟,病人可能就不能再醒来,或成植物人或死亡。”
幸运的是,在紧急的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成功开放,昏迷的李英醒了过来,尽管暂时不能言语,但已能与医护人员点头示意。
醒来的李英根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也根本不知道“笔落刀下”意味着什么,但在旁的内侄袁旭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悲喜之颠,他签字的手依然有些颤抖。
“我们就应该给医生最大的信任!”
“太突然了,我们当时完全吓懵了!”李云回想起当时喝斥内侄签字的情形十分后怕,她的武断差一点误了大事。其实,妹妹的命运很坎坷,5年前丈夫不幸离世,留下一儿一女,小女儿仅有7岁,李英对于这对兄妹来说就是“天”。
目前,合并纵隔气肿等情况的李英收住了通大附院耳鼻喉科病房进一步治疗,据主诊医师邱晓霞医师推断当时很可能是因为外伤引发了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导致声门活动渐进性静止,加之感染或痰液堵塞,使得呼吸的唯一通道被迫关闭。
其实,在医院类似的紧急情况并不鲜见,如气管异物、心肌梗死、脑疝或主动脉破裂等等,这些危急情况的紧急应对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不仅依靠技术,更需要医患的通力配合。
雨林的一点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六十条明确,在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规范的诊疗,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这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条款,医疗机构和医生群体可以选择消极等待,但是他们没有,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生命的至高尊重。施术者对于生命至高尊重的态度,同样需要得到患者及家人的尊重和最大程度的信任,因为抢救最终能否成功就如硬币的两面,往往没有绝对的把握,在成功皆大欢喜的另一面就可能就是无力回天,那么我们的亲人和家属是否还能有同样的理解、同样的宽容,同样的共担。如果不是,抢救者内心将无比委屈,仅剩苍凉,用信念支撑起的勇往直前可能就会崩塌,待下一次面对生命危机时就可能不再如此义无反顾。
此刻,我们赞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这群医者挽救生命的智勇,更希望唤醒医患间沉睡的信任,因为医患互信是挽救生命的基石,只有互信才能给生命一个机会。